电化学氧化—化学催化氧化耦合脱硫新工艺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烟气脱硫是一种烟气脱硫的新方法,其具有对烟气中二氧化硫脱除效率高、不使用更多试剂、后处理简单、且占地面积小、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被称为清洁处理工艺,在小规模工业生产的烟气净化中有较大的优势。本课题旨在将电解槽与Bunsen反应器联用,从实际应用角度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脱硫率、槽电压的影响,讨论了槽电压的影响因素。同时对电化学-催化氧化耦合新工艺进行了基础研究,通过电化学-催化氧化的耦合不仅可以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率,同时还可以实现阴极室电解液的再生。在电化学基础研究工作方面,考察了二氧化硫存在时,酸性电解液中的KI在石墨电极上的直接电氧化过程。研究发现,当电氧化电位扫描至<0.64 V,出现了三个电氧化峰,经解析认为,一个是二氧化硫的直接电氧化峰,另一个是I-氧化为可溶性碘分子的峰,此外尚有一个I-继续氧化为固体碘的反应峰。通过对比有无二氧化硫存在时的KI的循环伏安曲线,发现当二氧化硫存在时所对应的碘离子氧化峰面积增大,其氧化电流上升较快;对比电流峰位置的电量发现,电量的增大比例与二氧化硫的浓度增大近似,说明二氧化硫的存在能增大电氧化反应的速率。本文尚对电化学-催化氧化耦合新工艺的阴极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二氧化硫通入到电解液条件下的铜离子的电还原行为。研究发明,二氧化硫对铜的阴极沉积有催化作用,还原峰的峰电流值比无二氧化硫时更大。当电极继续进行阴极方向极化时,尚发生二氧化硫的电还原反应产生副产物,因此只要控制合适的阴极电位,即可以获得较好的电沉积铜效果。通过对二氧化硫存在条件下硫酸铜溶液在-0.52 V电还原获得的黑色沉积产物的SEM、EDX检测,发现该黑色固体由大小不一的、粒径为50~300 nm的颗粒组成,该颗粒为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论文进行了 Bunsen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了塔径、总传质系数、传质单元数。采用该设计的Bunsen反应器,通过含碘吸收液与模拟烟气中二氧化硫的Bunsen反应的工艺研究,发现当碘与二氧化硫摩尔比为1.0~1.5、空塔气速为0.7~0.9 m.s-1、液气比为1.5~2.0条件下,可获得90%以上的二氧化硫脱除率。进一步将电解槽与Bunsen反应器联用,考察了若干电解工艺参数对槽电压和二氧化硫脱除率的影响,实验发现:(1)KI浓度的增大有利于降低槽电压,但KI浓度过高会引起电解体系的副反应,槽电压出现反弹;(2)硫酸浓度的增大也可以降低槽电压,但硫酸浓度过高,会损坏离子膜;(3)随着温度的升高,槽电压随之降低,但当温度超过35℃以后,槽电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适宜的电解液温度为45℃。(4)在一定的电流密度范围内,槽电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近似于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就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体系中的工程概况,梁、柱主筋相交处,框架柱纵向钢筋搭接,框架结构主体施工中的拉筋和箍筋制作,钢筋代换问题,混凝土保护层问题等细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
某公司小型塔机下支座采用传统经验建模,设计过于保守。为节省材料,减轻重量,使用有限元技术进行静态分析,对上盖板、圆桶和筋板厚度等参数优化。为提高有限元建模效率和降低
本文介绍了VLAN的基本知识,包括VLAN的概念、帧格式及VLAN的划分方式并用实例说明基于端口的VLAN的划分步骤。
本文主要讲述用户研究与界面设计的过程。包括:交互设计,用户研究,与界面设计三个部分。基于这三部分的UI设计流程是从一个产品立项开始,UI设计师就应根据流程规范,参与需求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罗山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该组病例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进行体检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运用程序化分离建立腹膜前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腹腔镜TEP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
从2006年的苏丹红事件再到2018年的假疫苗事件,无不暴露出我国食品、药品领域长期存在的种种问题。然而这些“病灶”最终暴露在公众视角之下,却不是因为政府“打假”职能的发
通过对常州雨量站1983~2015年16种历时年最大暴雨强度系列的频率分析,确定各历时的设计暴雨;采用高斯-牛顿法率定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分别得到总历时180、1 440min的暴雨强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