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细胞癌(RCC)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RCC的所有组织学亚型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最常见的类型,所占比例超过80%。尽管近年来多种治疗途径都取得了进展,但RCC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这主要是与诊断时机的延误和RCC高转移率相关。由于分子表型的异质性,预测RCC的临床疗效十分困难。因此,寻找RCC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十分迫切。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SS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有广泛表达,但ACSS2在RCC中的表达与机制仍然未知。转移性肾癌占男性总转移癌的5%,占女性的4%,17%的患者被诊断为局部进展期,16%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12%。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达40%。另外,RCC对化疗和放疗并不敏感,对某些免疫制剂也不敏感,如INF-α和IL-12。但是近年来发现了一些分子或细胞标记物引领了肾转移癌的靶向治疗,如酪氨酸激酶(RT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基因(mTOR)酶抑制剂。因靶向治疗的出现,RCC的疾病无进展期已经从5个月提高到了 15个月。然而鲜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RCC的发生仍然不可预测且RCC预后较差。癌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通路可由基因突变和克隆数量的变化(CNAs)而激活。P110α是PI3K最常见的催化亚基,基因突变可导致PI3K/AKT通路的激活,进而引起一系列多激酶多分支参与的级联反应,这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靶点。因此,抑制PI3K、AKT、mTOR以及其他靶点的激活成为了癌症治疗的新方向。第一部分ACSS2的表达量与RCC疾病进展、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目的研究ACSS2的表达量与RCC进展、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特点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98份人RCC样本中ACSS2的表达状况进行分析;应用q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在转录水平检验了 ACSS2在各RCC细胞系(HK-2,ACHN,Caki-1,786-Oand769-P)与 21 例 RCC 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研究了 ACSS2表达量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细胞中ACSS2的表达明显强于癌旁组织细胞;qRT-PCR结果显示:ACSS2 mRNA在Caki-1、786-0、769-P细胞中高表达,在HK-2与ACHN细胞中呈现低表达,RCC组织标本中ACSS2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提示:ACSS2在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ACSS2高表达提示肿瘤分期较晚,AJCC分期高,高UISS分类,疾病早期患者RFS中位生存时间与OS均较短。结论癌组织中ACSS2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中ACSS2表达量;ACSS2高表达提示肿瘤分期较晚,高AJCC分期,高UISS分类,疾病早期患者RFS中位生存时间与OS均较短。第二部分ACSS2的表达量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行为的影响目的明确ACSS2对R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Lv-siACSS2与Lv-siNC转染至各细胞系,研究ACSS2的表达情况。使用MTT方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转染后各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的能力。结果将 Lv-siACSS2 与 Lv-siNC 转染至 RCC 786-0 与 769-P 细胞系,ACSS2 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降低。MTT实验提示,与Lv-siNC组相比,Lv-siACSS2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划痕愈合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CSS2沉默细胞的划痕闭合受到影响。与Lv-siNC组相比,Lv-siACSS2组的786-O、769-P细胞的侵袭与转移也受到抑制。RT-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原生ACHN细胞ACSS2表达量低且不受Ad-NC载体感染的影响,而受Ad-ACSS2感染的ACHN细胞ACSS2表达量提高3倍。MTT实验显示,与Ad-NC组相比,Ad-ACSS2组的ACHN细胞增殖提高。划痕试验表明,与对照组(Ad-NC)相比,Ad-ACSS2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提高。Transwell实验表明,Ad-ACSS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提高。结论ACSS2可促进R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第三部分ACSS2与RCCPI3K/AKT通路的关系目的检测沉默ACSS2后PI3K/AKT通路的抑制情况。方法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蛋白与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沉默ACSS2可显著抑制786-0和769-P细胞中PI3K蛋白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ACSS2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在RCC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