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就任教于山西省的一所高职院校,此校的英语专业开设翻译课程。一直以来翻译课的教学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即教师根据教材的编写体例进行直接的讲授。内容一般涉及翻译的相关概念、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以及课后的翻译练习实践。而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些自身的特点: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理解教材内容存在一定难度、学生自制力较差等,造成传统授课方式效果不够理想。基于这样的现状,作者尝试使用回向翻译教学方式(回译)以检测其在提高高职学生英汉翻译技巧方面是否有效。回译是指将已经翻译完成的文本再一次逆向译回到原文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三种文本:原始文本、目标文本和翻译的目标文本。回译法最初用来检测原始文本翻译成目标文本时是否准确恰当。后来有学者提出借助回译法来指导第二语言的学习。本文里的研究属于后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作者收集适合目标学生的英中互译双语语篇;第二、让参与者将其中的中文语篇“译”成对应的英文语篇,在此过程中,原来的英文语篇对参与者是隐性的;第三、将译后的英文语篇与原始的英语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以期逐步树立原始英语语篇形成的思维方式、形成特点,逐布弥补学生译语的不足,使之不断接近地道的原始语篇。在课堂上,作者首先隐去了原始英文部分,单独拿出中文译文让学生在课前将其逆向译回到英文,而后教师在课堂上以语篇故事为语例,将学生的作品与隐去的原著英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总结摸索相关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等。将每次学到的东西内化为翻译的相关知识,从而指导下次翻译实践。作者选取156名学生做实验对象,学生每次(每周)翻译的作品,根据其体现翻译技巧的好坏程度得以打分,将每周的打分情况记录在每位学生的“打分表”上。有了每位参与者的打分明细、数据,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判断此种教学方法是否对学生提高翻译水平有效。本次研究为期17周,结果显示:1.从参与者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在所训练的13种常见翻译技巧上取得很大进步,整体翻译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2.学生在不同的翻译技巧上成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在“时态”、“主被动句翻译”、“定语从句翻译”、“状语从句翻译”和“名词性从句翻译”方面提分幅度显著;而在“选词”、“词性转化”、“增减词译法”和“分译法”方面虽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是特别显著;学生在“重复译法”、“省略译法”、“词的褒贬”提高显著,但其出现和使用的频率较小。对此,作者提出本文对高职翻译教学的启示: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知识传授的灵活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2.对高职学生来讲,个人的勤勉与坚持是学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