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投入和贫困缓解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贫困缓解,采取了许多减贫措施,并取得明显的效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978-2015年期间我国有近2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这一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国有力的减贫措施。在我国提倡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下,金融投入减贫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是我国贫困县比较集中的地区,全国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广西占28个,河池市的凤山县、东兰、罗城、环江、巴马、都安、大化等7个县均被列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止2015年河池市的贫困发生率高达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3个百分点,河池仍是全国、广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本文利用我国民族地区贫困县比较集中的河池市的数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投入对贫困缓解的影响,对金融投入与贫困缓解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探索我国其他地区如何通过金融投入缓解贫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分为五部分对河池市金融投入的贫困缓解效应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部分对金融投入的贫困缓解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金融投入通过资本积累、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渠道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通过涓滴效应、亲贫效应和分配效应缓解贫困的机制。第三部分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从河池市的金融投入以及支持资本积累、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河池市金融投入缓解贫困的措施与成效。第四部分运用河池市的时间序列数据就其金融投入对贫困缓解的影响进行了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实证研究,发现河池市的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涓滴效应”而不是“亲贫效应”发挥缓解贫困的作用,经济增长和贷款增加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较大。第五部分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河池市金融投入的贫困缓解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涉农贷款投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