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周刊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周刊于1934年在上海创刊,作为《生活》周刊的延续,它为无数青年读者提供了独属那个时代的精神食粮,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社会影响力遍及海内外。《新生》周刊提倡大众语运动,培养青年的哲学思维和文学创作积极性,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生事件”的发生,更是使它成为一份蜚声海内外的重要的综合性时政类刊物,成为后世进步刊物学习的典范。对于《新生》周刊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薄弱状态,尤其是刊物的主编思想和办刊特色、发行和广告策略等,都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本文拟从编辑出版学角度入手,运用文献分析法主要研究《新生》周刊的成功经验,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分析《新生》周刊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新生》周刊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梳理目前研究的缺失,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即主要从编辑出版学角度研究《新生》周刊的办刊理念、内容特色、主编思想和经营管理,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第二章,研究《新生》周刊的发展历程。概括了周刊从创办、发展到停刊的过程。通过对《新生》周刊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探讨其生存环境和办刊宗旨,并分析“新生事件”的发生对周刊产生的影响。第三章,研究《新生》周刊的办刊理念、内容特色、主编思想以及经营管理思想。《新生》周刊承续《生活》周刊的创新理念,坚持反映事实真相,关注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积极采纳读者的建议,并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培育新人。同时,对艾寒松和胡愈之两位主编的编辑思想也是本章的重点。艾寒松在办刊中始终坚持正义和真理,坚持刊物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并十分重视新人的培养。胡愈之则主张向大众普及国际知识,强调分析国际形势的重要性,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注重培养青年人的哲学思维;他担任主编期间还特别注重对东北社会情况的多方位报道,注重揭露日本在东北残暴地侵略行径。本章还研究了《新生》周刊的内容、排版、设计以及出版发行机制。对刊物的排版设计,漫画与广告的穿插运用,使文章在视觉上避免了枯燥与单调。徐伯听丰富而老道的经营方式、对广告独特的把握和经营是《新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对于老客户的优待、订阅的便利等都是我们今天期刊发行和运营中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四章,研究《新生》周刊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新生》周刊一方面是抗日救亡的宣传者、大众文化的普及者、社会现实的批判者,在史料学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是刊物编辑校对因外部原因存在的疏漏,很值得今天的办刊人注意和研究。还有刊物对于当代时政综合类刊物的启示,就是树立以读者为中心,内容质量为关键的刊物态度,敢作敢为,传达读者的心声,批判社会的丑恶,满足读者最根本的阅读需求,永远是刊物生存的根本。《新生》周刊处于特殊的时期,却能迎难而上,敢作敢为,它的许多报道都成为今天研究相关历史事件的佐证,是研究那个时代的第一手资料。它在抗日运动以及文化运动的宣传和推动上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商务的盛行,出版企业已经开始探索采用电子商务形式开展图书出版业务,出版行业迎来了新的时代。出版业服务供应链管理是把整条出版业供应链作为研究的基点,以为企业
<正>曾熙和李瑞清是千古知己,却很少人知道曾熙和谭延闿的交游。因为曾熙民国后在上海是以书画家闻名于世的,而谭延闿乃以政治家闻名于世,曾任民国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数字出版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新的挑战,数字技术与出版业的结姻已成为事实,应运而生的数字出版成为业内争相讨论的焦点。数字出版的
短短数十年,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亦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机。截至2014年,数字出版增长速度在新闻出版各产业类别中跃居行业第二。数字出版平台作
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作品的范围广泛,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各种智慧成果如文章、图片、音乐、艺术作品、发明等,在超过版权保护期后都将进入到公有领域。当前对于拥有著作权
近些年,电子书、互联网文学、网络在线教育、数字期刊、手机阅读、动漫网游等新的出版形态在市场上广泛流行。微博、微信、QQ等APP软件的产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和渠道
《战国策》一书共留给今天160多条成语,对后代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成语源远流长,是那个时代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探讨《战国策》成语,对我们阅读古书
<正>李清照《词论》[1]194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论词文章,在文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词学主张。对此古往今来,论述者颇多,本文结合北宋词坛现状及李清照个人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文学作品一方面要照顾到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青年作家桐华的高人气小说《步步惊心》以历史演义、穿越题材和
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具有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等功效[1],主产于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2]。从本属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