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机《文赋》以其自身独特的理论价值,不仅在国内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还受到国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并产生了多个译本。论文立足于《文赋》英译文本的理解与阐释,通过具体分析各英译文本,对译者的翻译方法和阐释特点进行研究,揭示《文赋》在英语世界的理解和接受现状。绪论围绕选题,首先从选题价值角度论证了《文赋》英译本的重要性,有助于对海外汉学研究现状的把握和理解。在研究现状方面则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文赋》的研究成果,并依据内容分类呈现。第一章主要对《文赋》在英语世界的英译本译介现状做系统全面的概述,并结合相关翻译理论讨论《文赋》英译本的翻译方法。通过梳理文献资料,论文对几个重要英译本的情况做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究了《文赋》的英译方法策略,《文赋》英译主要使用的后瞻式翻译与直译方法,并且译者在译介之时首先是以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在对中国古代文论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研译共进。第二章着重从文本转化、术语处理和注释注解三方面来分析英译本《文赋》的阐释特点。《文赋》的文本翻译是以直译为主,但因源语和目的语国家之间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原文中一些语句的翻译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变,使之适于目的语读者的原有认知,论文通过梳理译文中的创造性转化,力图勾画出《文赋》在英语世界的阐释现状。同时,英译本《文赋》中包含有许多中国古典文论术语,此类术语大多语义含混模糊,论文结合《文赋》在汉语语境的研究,通过对不同译本之间翻译处理的对比,厘清译者对这些重要术语的不同阐释。另外,注释作为译文副文本,是译者的补充阐释,《文赋》译本的译者注释虽各有侧重点,但主要包括典故考证、释义和评析三个方面,这形成了与中国学者“注—解—评”传统相似的注释模式。第三章论文意在探讨《文赋》英译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海外汉学界和国内学者汉语典籍译介工作的反思。《文赋》英译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由西方相关阐释理论可知,翻译中再生意义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因此《文赋》的文本内涵在译介新视角下可得到进一步丰富。另一方面,《文赋》从中国译介到西方,译者不仅跨越了两种语言,也跨越了两种文论体系,实际上是中西文论的交流对话。最后,基于《文赋》译本的研究,结合汉语典籍的译介现状,获得对国内外学者译介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在《文赋》这类古汉语典籍的翻译中,深厚的古典文献素养是理解阐释的关键,这是海外汉学界译者的最大挑战,然而他们的优越性在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在翻译中适当融入目的语文化是阐释的需要。对国内学者来说,中国文论要摆脱封闭获得发展,就要求国内译学界与海外汉学界接轨,并掌握对外译介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