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固定鸭舵滚转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chouzh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统炮射旋转弹丸低成本精确化改造的重要思路,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精确打击弹药的研究热点。其中,作为弹道修正的执行机构,鸭舵的滚转姿态探测与控制是实现弹道修正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鸭舵滚转系统具有双旋耦合、非线性、转速时变、弹体高旋、外部随机扰动、小体积等复杂特点,加上低成本限制下传感器的精度、信息量以及抗干扰能力均有限,给鸭舵滚转控制研究提出了难题。为此,本文以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围绕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固定鸭舵的滚转特性建模、滚转姿态测量与控制策略、滚转姿态测量优化方法和滚转姿态控制算法等内容展开了研究。为了精确预测固定鸭舵的动态滚转响应特征,基于数值仿真与试验建立了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固定鸭舵滚转系统动态模型。根据风洞试验验证的鸭舵准静态气动力模型和地面平台试验建立的Lu Gre摩擦模型,建立了耦合条件下的固定鸭舵滚转系统动力学模型,确立了电磁执行机构的滚转特性和设计需求。基于地面动态试验,得到了电磁执行机构在不同转速和控制参数下的电磁力矩数据库,验证了电磁执行机构的控制能力;获取了电磁执行机构的时域响应特性,结合拉氏变换计算传递函数,建立了包含电磁控制力矩动态响应模型的固定鸭舵滚转控制系统模型。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误差在±1%以内,控制系统模型预测误差在±1.5%以内。为了实现固定鸭舵的滚转姿态实时测量与控制,提出了基于弹体滚转姿态与鸭舵相对弹体滚转姿态的固定鸭舵滚转姿态间接测量模型,建立了基于并行处理器的三闭环鸭舵滚转测控系统。根据双旋滚转特征,建立了基于霍尔传感器的相对滚转姿态工程测量模型和基于卫星/地磁组合的弹体滚转姿态工程解算模型,分析了各项因素对解算误差的影响规律。基于固定鸭舵的滚转控制原理,建立了基于并行处理器的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鸭舵滚转控制系统,利用地面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完成了固定鸭舵的滚转姿态探测与控制试验,验证了测控系统的可行性。为了获得高精度的鸭舵滚转姿态反馈,分别重点研究了弹体和鸭舵相对弹体的滚转姿态测量优化方法。研究了基于小波分析方法的地磁序列消噪方法,根据离线确定的小波函数和在线自适应确定的小波分解重构水平提取仅与弹体滚转相关的地磁序列,继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滚动时域估计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弹体滚转姿态优化估计算法。针对工程解法在高动态下测量相对滚转姿态的滞后性,利用线性近似的固定鸭舵相对弹体滚转运动模型精确求解相对滚转姿态。基于地面试验平台,完成了对鸭舵滚转姿态测量优化方法的试验验证。为了实现固定鸭舵滚转控制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及鲁棒性控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出反馈型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鸭舵滚转角速率直接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扰动并以前馈补偿的方式融入控制器设计,结合舵翼滚转模型实现滚转状态预测和控制,在转速更新时间间隔内对非线性参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将复杂的积分遍历运算转换为低阶函数直接求解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状态和干扰进行估计,角速率控制响应具有精度高、响应快的特点;另外,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可微Lu Gre摩擦模型的鸭舵滚转位置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未建模扰动的上界进行自适应估计,设计了扰动补偿鲁棒反馈项;通过对摩擦、气动以及控制力矩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估计,并结合摩擦补偿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律,降低了系统对参数不确定性及时变扰动的敏感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对时变参数和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鸭舵滚转位置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鲁棒性强。为了检验鸭舵滚转动态模型、鸭舵滚转姿态探测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完成了基于炮射试验平台的鸭舵滚转测量与控制性能验证试验。将弹丸飞行参数输入模型,将仿真得到的鸭舵滚转动态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固定鸭舵滚转系统模型的有效性。将优化后的鸭舵滚转姿态数据与直接观测结果进行对比,优化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精度。仿真研究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舵翼转速预测控制算法和基于改进Lu Gre摩擦模型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舵翼转速预测控制算法控制响应最快且控制效果最好,基于改进Lu Gre摩擦模型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更高。根据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的修正精度和落点分布特征,进一步验证了隔转鸭舵式弹道修正弹固定鸭舵滚转控制系统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武器系统的小型化,火工品的微型化带来了电火工品输出能量下降、抗静电能力减弱的问题,从而导致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下降,研究兼顾火工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新型换能元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碳材料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以碳膜作为换能元的电火工品以及“桥-药”一体火工品,并对其点火性能和作用机理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从材料特性的角度提出了将高熔点碳材料作为换能元的设计思想,利用ANS
超声压电驱动器是一种基于压电材料逆压电效应的新概念机电能量转换装置,相比传统的电磁电机,具有设计灵活、结构紧凑、形式多样;响应迅速、断电自锁;低速、大力矩;电磁兼容性好等优点。超声驱动器的发展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而随着军事变革和战争形态的改变,战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引信系统逐渐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微小型化方向不断发展。引信技术具有很好的包容性,能够紧密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作为飞行器控制的核心环节,姿态控制系统(Attitude control system)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飞行器总体控制系统的精度。近几十年来,有关飞行器姿态控制的研究,持续在控制理论领域中保持着高关注度和高热度。随着飞行器工作环境的多变化、结构的小型化、执行任务要求的精准化,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对抗扰动性能的要求与日俱增。更高的抗扰动性能要求,不仅促使了非线性控制理论与姿态控制问题的结合,而且要求研
采用高能发射药及高装填密度装药技术是提高火炮初速的主要技术手段,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既保持了传统多孔粒状药具有良好的增面性能又具有长杆状药点传火性能好、装填密度高的优点。对于火药较长的长径比过大的不合理切口火药,容易导致孔内外压力差过大引发火药胀裂;孔内火药气体速度大,内孔侵蚀燃烧现象将非常明显,进而影响火炮内弹道性能。为了得到合理的切口参数并分析太根发射药部分切口多孔长杆状药的内弹道性能,为该型
隔转鸭舵式旋转稳定修正组件,因其效费比高、研制周期相对较短、充分利用库存弹药等特点,成为了国内外精确打击弹药研究方面的一大热点。受发射平台与弹丸飞行稳定性限制,旋转稳定修正炮弹的修正效能有限。对弹丸稳定性、修正策略或制导控制算法的研究与优化是旋转稳定修正炮弹研究的关键,而可靠的动力学模型与参数辨识是稳定性分析与制导控制算法研究的前提。本文以固定鸭舵式双旋二维修正弹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飞行稳定性及其影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具备高效的突防和快速响应能力,其在军事领域的巨大战略价值已经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广泛关注。当飞行器以高超声速在临近空间巡航时将面临巨大的气动阻力和严峻的气动加热环境。当热防护设计不合理时,严峻的气动加热造成的烧蚀将会改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这甚至威胁到飞行的成败;另一方面,巨大的气动阻力对飞行动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限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高超声速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教育意识的提高,音乐教育备受关注。特别是将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与初中音乐教学相结合,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目前,很多音乐教育者一直在研究民族音乐与音乐教学相互联系,使得初中音乐教学更具有民族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还能提升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综合品质。
现代战争形式的逐渐改变使得新一代坦克的射击精度、炮口动能、机动能力和使用条件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弹丸穿甲威力的提高,发射载荷、炮口动能和炮口动量均显著增大,火炮的振动特性更加凸显;另外为了适应高机动性的要求,减轻坦克重量并提高坦克的行驶速度,尤其是行进间射击时的行驶速度使得路面对坦克的激励急剧增大。这些都使坦克及火炮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越趋复杂,加剧了坦克机动性与行进间射击精度的矛盾。现有的设计
本文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 current pulsed beam irradiation,HCPEB)辐照技术对钛合金和纯镍两种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合金化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三维激光扫描显微镜(3D LSM)等表征手段对辐照合金化后表层的微观结构状态进行表征,测试了合金化样品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电化学腐蚀性能,通过建立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