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调整:近代苏南民族企业劳资关系研究(1895-1937)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后,罢工、劳资纠纷遍及全国各地,劳资关系成为社会网络中最重要的生产关系。对劳资关系的研究,以往的学者偏重于关注工人或者阶级斗争,对劳资合作、劳资关系与企业的作用发展鲜少提及。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同时借助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及理论,在了解近代苏南民族企业劳资关系概况的基础上,探讨苏南民族企业家如何去协调劳资关系,以及劳资协调与企业的作用发展。  资本、劳动力和市场构成企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其中劳资关系是劳动力要素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处理不好,那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苏南地区企业在经历了初期激烈的劳资冲突后,意识到冲突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逐渐探寻调整劳资关系的方法与措施,改善了劳资关系,建立了一种合作的劳资关系,充分发挥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素质,从而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近代苏南地区民族企业在协调劳资关系时采取的一些措施不失为后来的民营企业者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对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民族认同问题是近些年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希腊人与蛮族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蛮族观作为希腊人的一种文化观念不是自古有之,而是希腊人进行民族身份认同
11至12世纪,地中海地区各种势力纷纷崛起。西欧封建势力不断寻求扩张,阿拉伯人的辉煌逐渐被土耳其人取代。处于各种势力角逐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已日渐衰落,其内部矛盾重重,往日风采
《帝国国防方针》是记载日本国家战略的军事机密文件,由国防方针、国防所需兵力及用兵纲领三部分构成,内容涉及国家目标、军备标准、作战计划等。它产生于1907年,历经1918、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