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中国电力消费和化石能源消费都不断提高。由此,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其供电渗透率逐年提高。然而风电、光伏发电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存在能量密度低、电力供应不稳定、不连续等缺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利用了两者的互补性,被认为是应对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强烈波动性与不可调性的有效方式。系统的风光配比则是影响其电能质量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中国电力消费和化石能源消费都不断提高。由此,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其供电渗透率逐年提高。然而风电、光伏发电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存在能量密度低、电力供应不稳定、不连续等缺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利用了两者的互补性,被认为是应对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强烈波动性与不可调性的有效方式。系统的风光配比则是影响其电能质量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此点,探寻了不同资源条件及不同负荷需求下的系统风光配比值。本文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的拓扑结构对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特性进行研究,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系统模型,模拟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风速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其次,依据风能、太阳能的评估指标对全国范围内的风光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区域化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别用户的负荷需求特性,再根据不同的负荷需求特点分别建立了以功率平稳输出为目标的容量配比模型和以最大可能追踪负荷为目标的容量配比模型。其中,以功率平稳输出为目标的容量配比模型充分考虑了风速和太阳辐射的随机性,采用随机规划理论中的机会约束模型建立配比模型,并运用随机模拟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追踪负荷为目标的容量配比模型充分考虑了风能、太阳能与负荷之间在时间上的相关性,采用基于时序性的仿真模型来进行风光配比;并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相应的算例分析。最后,运用第一种模型结合全国风光资源分布特点得出不同区域的系统风光配比结果图。结合第二种模型的算例结果进行运行经济性分析,并与常见的以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的配比模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运行成本要比常见方法配置下的运行成本低了13.23%,故当系统的出力情况能够与负荷需求更好地匹配时,储能元件的工作压力更小,运行成本更低。以上研究内容可以为风光互补系统的规划设计、城市区域间能源综合调整以及日后国家能源互联网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制造业的发展对促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的重要作用,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从2008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相关的政策,包括2008年的结构性减税,2012年实施的“营改增”,以及增值税深化改革,2019年更是实施了大范围的减税降费,在当前的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如果制造业企业的税负水平发生了实质性的降低,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扩大再投资,促使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由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张,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重地方财政支出负担,地方政府只得通过扩大债务融资规模的方式进行市县交通、农田水利、环境保护、土地收储等建设项目投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累积。同时,为缓解地方政府在政府投资方面的资金困境,我国逐步放开了对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制度约束,开始由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并以国债转贷的方式进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进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随着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推行和2019年社保征缴体制变革,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取得显著成就。然而,由于我国社保缴费率偏高和相关制度的缺陷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文献分析了社保缴费负担对企业就业、工资和绩效的“挤出效应”,但较少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传递给世界的名片,不断与经济交融,已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文化贸易迅速扩张,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但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国际竞争力不足,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品出口质量上存在着显著差距。文化产品质量的改善依赖于技术的提升和创意的形成,且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涉及到科技、政治、经
水污染治理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水污染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在国家经济建设初期对环保问题的忽视,导致19世纪中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比如英国泰晤士河污染事件等。因此,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英国政府在1973年通过了《水法案》,从地区、流域等多个层面上设立具有多个职能的机构,从而专门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管控及治理。针对工业污染问题,美国政府于19
企业的投资行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乃至经济增长质量。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高投资效率也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这抑制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就必须要解决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货币政策作为目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中的代表力量,集环保、省钱、噪音小、能源消耗低等优势于一体,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及其配套充电设施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人均保有量逐年递增,但火灾事故也随之逐年上升。如何在满足人们正常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有效针对这些早期建设的充电设施进行消防安全改造,亟须予以研究规范。本文通过对既有公共建筑地
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宏观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明显时,高杠杆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大幅变动,不断积累债务风险,危及金融稳定。为研究中国高企的宏观杠杆率是否对应着高风险,部分学者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用已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杠杆率作为参照得出中国宏观杠杆率存在较大风险,建议优化杠杆率的内部构成。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去杠杆不仅应考虑杠杆的合理转移,还应关
随着现代行政法的发展,公法理论也在经历着变化,在行政执法领域出现了“柔性执法”与“刚性执法”的划分,“柔性执法”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事务不断增强,这些都对行政机关在面对复杂的行政管理秩序时的能力、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时的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中更加注重行政目的的实现,手段上更加温和,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地方立法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也在积极探索社会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而财政支出是实施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问题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而财政支出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显然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评价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探讨财政支出及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财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