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拉开序幕。作为第三批试点改革单位,湖北省将承接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任。不同于浙江省的“7选3”方案和上海市的“6选3”方案,湖北省采取了更加平缓的改革取向,即“3+1+2”方案。这一方案将科目组合缩减至12种类型,使新高考改革在操作层面上能更有效地落实。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北省高考改革的实际情况,论文以科目选择为切入点,以武汉市四所高中为研究对象,运用混合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手段,调查学生科目选择及搭配的实际情况,分析新高考实践成效、现实困境及改革路径。定量研究中,论文回收学生问卷654份,并借助SPSS 22.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定性研究中,论文使用访谈调查法,访谈了学生、教师及教育专家等三类主体,共计17人。从兴趣学科、选科过程、实际选择三个层面研究学生科目选择的内在机理及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困境分析,为顺利推进湖北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现实依据和理论对策,实现困境突破。科目选择一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恩格斯无限性理论的科学诉求;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变革和改革趋势的现实诉求。湖北省新高考改革使用了“3+1+2”方案。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种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制度,将选择权和自主权赋予了学生,保障了学生主体性地位。从理论层面而言,这一方案符合国家教育改革与长期规划的整体布局,对学生、高校和国家人才培养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3+1+2”方案的实施并未一帆风顺。论文借助两种研究路径分析学生选科现状,窥探学生科目选择的特点。整体而言,十二种科目组合皆有学生选择,“大文”与“大理”的传统组合更受学生青睐,男生偏向理科选择,女生偏向文科选择。并且学生选择的科学性和自主性表现较好,同时对新方案满意度较高。但实际选择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选择与实际选择相违背,并希望改选;各方对科目选择的支撑性不足,部分学生对新方案的公平性存在质疑。因此,论文整理汇总后将学生的科目选择困境归纳为选择落实、走班教学、选择支撑和公平性四个方面,并分别从国家政策层面、高校层面、高中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国家政策层面上,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师培养和管理体系,同时设计新的赋分模型,保证选考制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高校层面上,考试与招生应进一步耦合,加强再选科目与专业报考之间的关联性,破除“换汤不换药”式改革窘境。并强化同各方之间的联动,协力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中学校层面上,学校要承担起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学校指导工作的重任,与高校合作建设先修课程,推动课程建设的中高衔接;学生层面上,学生们应强化自我认识,拓展认知视角,提高自控力,且深入了解高考新政策,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新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