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资源和要素不断地进行跨国界流动,国内外学者和城市政府日益关注“全球城市”的研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明确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成为其近几十年努力的方向。上海发展“全球城市”是为使其要像纽约、伦敦、东京这三座顶级全球城市一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成为重要的“全球性节点”城市。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是上海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卡斯特尔的“流动空间”理论认为全球城市是城市网络中那些极具影响力的中心节点。本文从卡斯特尔“流动空间”理论的两个层次出发,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全球城市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流动空间”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为“流动空间”的第一个层次:基础设施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心度和凝集子群分析,利用“国际城市往来航班数量矩阵”明确上海在全球航空网络的地位,发现上海航空辐射范围仅限于亚洲区域内,对全球的交通运输网络辐射度不够;第四部分为“流动空间”理论第二个层次:企业网络,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可以由“能级”来表示,能级反映了城市经济的集聚与扩散能力。本文通过建立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长江三角区经济圈、珠江三角区经济圈和环渤海三角区经济圈内各个城市所处的城市能级,确定上海在长江经济圈占据中心地位,与北京、深圳、广州成为全国顶级的四座城市,再基于GaWC的连锁网络模型,选取GaWC最新研究中位于Alpha级的48座城市,计算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联系能级,发现上海与纽约、伦敦等顶级全球城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第五部分对影响上海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的12个全球城市评价指标进行泰尔熵指数的计算,求出影响上海全球城市网络地位差距最大的指标;第六部分分析了纽约航空枢纽的建设、伦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东京都市结构的演变过程,借鉴顶级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从航空枢纽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城市结构设计三大方面,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提供路径。
卡斯特尔的“流动空间”理论认为全球城市是城市网络中那些极具影响力的中心节点。本文从卡斯特尔“流动空间”理论的两个层次出发,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全球城市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流动空间”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为“流动空间”的第一个层次:基础设施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心度和凝集子群分析,利用“国际城市往来航班数量矩阵”明确上海在全球航空网络的地位,发现上海航空辐射范围仅限于亚洲区域内,对全球的交通运输网络辐射度不够;第四部分为“流动空间”理论第二个层次:企业网络,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可以由“能级”来表示,能级反映了城市经济的集聚与扩散能力。本文通过建立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长江三角区经济圈、珠江三角区经济圈和环渤海三角区经济圈内各个城市所处的城市能级,确定上海在长江经济圈占据中心地位,与北京、深圳、广州成为全国顶级的四座城市,再基于GaWC的连锁网络模型,选取GaWC最新研究中位于Alpha级的48座城市,计算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联系能级,发现上海与纽约、伦敦等顶级全球城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第五部分对影响上海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的12个全球城市评价指标进行泰尔熵指数的计算,求出影响上海全球城市网络地位差距最大的指标;第六部分分析了纽约航空枢纽的建设、伦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东京都市结构的演变过程,借鉴顶级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从航空枢纽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城市结构设计三大方面,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提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