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打开贸易之门,与世界经济一同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助力自身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利用 FDI 金额由1984年的14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310亿美元。在发展过程中,FDI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本,其正面影响不可忽视,显著提升了中国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对中国的崛起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支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吸引 FDI 数额的不断增加,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城乡居民的共同建设。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并且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缩小,使中国社会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路径。在前人的研究中, FDI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结果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且研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 FDI 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的影响,用以指导中国更加有针对性的吸引外资,更加高效的利用外资,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本文首先对FDI和收入分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明晰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 FDI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三类:FDI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FDI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FDI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结构。随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FDI和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以及作用机制,用以指导本文的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接下来较详细地分析了中国FDI、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在实证分析中,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来进行研究,通过引入 FDI 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叉项,验证FDI、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行了ADF检验和协整检验,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模型的估计,同时还进行了分样本估计,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进一步探究 FDI 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FDI和产业结构升级都能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第二,FDI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传导机制没能有效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化率以及政府干预程度,都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四,FDI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由于利用外资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如今FDI更多的集中于第三产业,FDI的增加反而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层面结果不同。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灵活吸引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完善制度体系等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构建出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遵义市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患者满意度和影响远程医疗服务站点医院年会诊量的相关因素,对远程医疗服务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以及专家咨询法,结合远程医疗服务的特点,构建出基于SERVQUAL模型的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并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采用实证
学位
目的:了解城市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的供给现状,以遵义市城区小学为例,调研课后托管主要参与主体的需求及期望,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探讨课后托管的高效供给办法,为基础教育领域内的课后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课后托管的供给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课后托管的看法、需求、期望与建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所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采用访谈法了解5类参与主体对课后托管的态度与建议
学位
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分析影响因素,为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  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量化研究对遵义市播州区县级医疗机构及医疗卫生共同体乡镇(中心)卫生院运行效果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生及区(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运用S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源泉,代表着先进科学与生产技术。知识存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企业间竞争成败的主要衡量指标。因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的承载者——知识型员工就成了争夺的目标。企业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和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型员工来发展。这一特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加强对各类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充
近年来,我国的人力资源流动越来越频繁,这一现象在高新技术领域尤其突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客观上,这种频繁的流动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流动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就是两个突出的问题。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企业雇员流动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作了实证的研究。本文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合理有序地流动,并给高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逐步推进,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开始变得愈加突出,文化产权交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成立时间较短,文化产权交易的模式、定价机制等均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因此,在文化产权的实际交易中,频频出现价格操纵行为,使得文化产权的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其应有的实际价值,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危害了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文化的核心
杠杆率高企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中央“结构性去杠杆”思路的提出,就是要求我们去杠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宏观杠杆率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期在尽快降低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的同时,尽可能的维持经济增长的稳定。不少学者基于此指出可以通过居民部门加杠杆来缓解我国快速去杠杆引起的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虚拟经济部门的高度膨胀,实体经济部门相继出现了金融化的现象。无独有偶,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实体企业也越来越热衷于向金融与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部门投资,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实业投资率却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企业金融化与实业投资呈现背离的趋势。关于企业金融化与实业投资的关系,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而国内学者对此研究相对较少。特别的,
随着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去杠杆”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高杠杆的存在使得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容易陷入债务危机的陷阱,会成为阻碍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债务风险积聚的背后会导致社会融资规模以及货币流动量 M1、M2 的增速与实体经济、宏观经济增速产生不对称性。在经济新时代下,全球经济将致力于偿还债务、修复资产负债表以及降低企业债务风险。在中国,降低上市公司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和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入“钻石十年”发展阶段的逐步推进,在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产业合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澜湄合作机制于 2015 年 11 月正式启动,而联通则是该机制提出的五大优先发展方向之一。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更是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联通建设早见成效。澜湄五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南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