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流的质量。多义现象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也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减轻人们记忆词汇的负担。然而,与此同时,一词多义也给沟通和交流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对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来说,掌握和教授这种语言现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难度也很大。在我们的语言学习材料中,多数的词汇释义都是根据其所在语境给出的意义,且多表现为单一的中文对应词,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该词的核心语义和完整的语用功能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即使有不少语言知识,具备必备的语法功底,但因为缺乏对词汇意义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在其他的语境中仍无法灵活恰当地理解或使用,造成词汇学习效率低,也导致沟通与交流受到很大限制。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在外语环境下,如何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深度知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词汇(包括广度和深度)本研究分析了导致一词多义的两个途径:辐射(Radiation)和连锁(Concatenation),区分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Homonymy)现象;对比了一词多义和同义(synonymy)现象。本文还分析了多义词的词义构成了一个由语义链(Meaning chain)连接的范畴(Category),其中的核心语义是该范畴的类典型(Prototype)。词义范畴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新成员不断从已有成员中衍生(Derivation)或分裂(Prototype split)而出。在词义范畴扩展的过程中,新成员的衍生、已有成员的分裂主要是通过转喻(Metonymy)和隐喻(Metaphor)来实现的。结合这一理论框架,本文重点针对身体部位的词语head, hand, heart, foot等进行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一词多义角度介绍相应的认知策略和语用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意义的整体观、理解意义的开放性。在多义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重点介绍原型义项的同时,有意识的去寻找家族相似性的联系或“意义链”来对之进行理据性解释,激发学习者从范畴的原型意义出发,探索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无须记忆单词的所有含义,而是从原型意义中推导衍射意义,对双语使用者在通过义项之间的语义相似性来整体把握多义词汇的语义系统特征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为大脑处理其他词汇节约空间,语言习得也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