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角下《牡丹亭》三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全球化生态思潮的发展,“生态”一词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且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科学研究领域。生态翻译理论(Eco-translatolagy)主要以“适应”与“选择”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该理论依据汰弱留强的自然法则,从“三维转换”实践层面对译文的优劣做出评价,自2001创立起被广泛应用于文本翻译。   本文试图将该理论运用于戏曲翻译中,通过对伯奇、张光前和汪榕培分别翻译的《牡丹亭》三个英译本的翻译特点剖析了译者在“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等方面所使用的三位转换策略,从而证明该理论对戏曲翻译的适用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对昆曲翻译做出新的探讨。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Halliday和Hasan衔接类型理论,运用Martin关于识别性语篇语义系统和Hasan关于名词词组的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写作连贯和衔接能力的新方法。Halliday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活动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也变得非常必要。Young Yun Ki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三个方面: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操作能力(Kim,2001:10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已从注重语言层面的形式主义阶段走出来,越来越重视从文化层面进行的研究。   汉斯·J·弗米尔(HansJ·Vermeer)提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既有一般文学所具有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的翻译活动也随之开展。近些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儿童文学的
本文以翻译文化学派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取宏观视角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主要作品在中国(1909-1949)的译介过程进行细致考察和梳理,一方
如何尽可能降低混合信号电路的噪声,是大多数电路设计和布线工程师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数字信号频率的升高、数字边缘速率的增加,噪声问题也日趋严重。最新的8位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率已超过3GHZ(如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ADC08D1500),11到14位模数转换器的采样速度已超过100MHZ。在采样率和信号频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噪声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系列文章由两篇文章组成,在第一篇文章中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著名的戏剧家,同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斯一起被誉为美国戏剧界的三巨头。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戏剧舞台作为作家反映社会,解决社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