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左权县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以小花戏舞蹈为例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xfxf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权小花戏是山西省左权县一枚独特而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珍宝,一直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2014年11月11日,山西左权小花戏被列入了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些年,随着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视,非遗小花戏舞蹈在山西省艺术教育的比重逐渐增大。但当地小学艺术教育却缺乏对小花戏舞蹈的重视。小学作为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起对非遗左权小花戏的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本论文以非遗左权小花戏舞蹈为研究对象,以小花戏舞蹈在当地小学艺术教育的开发研究为主要内容,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探析小花戏舞蹈作为地方课程在当地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开发的必要性、条件、意义及途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对左权小花戏的历史脉络与教育价值进行概况与分析。第二,对小花戏舞蹈在当地小学艺术教育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多方面分析,从分析小花戏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得出其在当地小学艺术教育中被忽视的现状,且小花戏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等。第三,对小花戏舞蹈在小学艺术教育开发的优势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有诸多优势条件可为小花戏舞蹈课程在小学艺术教育的开发提供保障。第四,分析概括了小花戏舞蹈课程在小学艺术教育开发的意义。最后,针对小学艺术教育对小花戏舞蹈课程的开发进行具体实践探索,寻找合适的开发途径或措施,以期对小花戏舞蹈在左权小学艺术教育的开发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与措施。
其他文献
《粉·墨》首演于2009年北京舞蹈学院55周年校庆活动。它的成功演出,激起了舞蹈界的强烈反响,带了来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新动力。首演7年之后,《粉·墨》经过精心复排,再次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成功上演。经过时光打磨,作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与加工,从立意与舞蹈语汇两个方面着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解读,同时更加注重了对中国古典舞本体语言的表达。《粉·墨》以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从外行到内行,从一个IT业的实践者到一个拥有广泛销售通路的品牌童装所有者,从一个以天为单位计算企业生存期的、濒临破产的小机构到一个中国儿童服装行业
期刊
新型城镇化战略之“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体育“以体育人”的哲学思想作为配置理念,运用经济管理学研究中“人为为人”的基本方法论,通过小城镇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加速推进新型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实现诸暨市城乡居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一社会福利总目标。全民健身战略加速推进下,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差异化健身需求,迫使政府亟需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资源配置职能转变。公平与正义的配置公共体育资源,既是新征程路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对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提出了基本要求。温州市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支持各类办学单位通过融资、合资及合作等方式举办教育,支持公办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温州市是全国民
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呼唤对教育空间的观察、理解和表现。幼儿园空间是专门的儿童教育空间,是幼儿园中一切的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总和,蕴含着丰富的课程价值。为发掘与实现幼儿园空间的课程价值,本研究以某幼儿园大班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研究,以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为研究方法,探析幼儿园空间的存在样态和教育意蕴,探究幼儿园空间课程价值的显现与实现,并通过以下三个部分的具体研究予以回答。研究一采用
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亦名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或强迫性网络使用,指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性行为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目前,关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研究大都聚焦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关系、人格特质等影响因素的探讨,或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成因与发
近年来,以“创设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方式崭露头角,并逐渐风靡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试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高效地开展教学。童话以其特有的幻想性以及审美功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童话与情境教学相辅相成,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童话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重大。但在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本文以“明代笔记小说音乐史料研究”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学”与“历史学”两个层面进行整体研究,既研究音乐史料本身,又运用音乐史料研究了音乐历史。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论文选题背景、评述研究现状、提出论文研究意义,并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第一章考察明代笔记小说的撰述体例与撰述者身份,分析笔记小说的创作特征,对明代笔记小说进行整体认知。第二章“文献研究”以笔记小说中的明代音乐史料为考察对象,
本文以温州中学“英奇管弦乐团”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实习运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该乐团进行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该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综述。第一章是对温州中学“英奇管弦乐团”的乐团成果、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乐团训练以及乐队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调查介绍。第二章则是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乐团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调查。第三章是在比较充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