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属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原产于中国。近年来陆续选育出新叶色彩变化极为丰富的新优品种,2014年木犀属品种国际登录中心将为这类桂花建立了“彩叶桂品种群”。彩叶桂突破了人们对桂花常用以观花、闻香的传统观念,是具有高价值的园林彩叶树种。随着彩叶桂新品种授权数量的逐年递增,品种间区分难度上升,同时以开花季节和花色为主要分类标准的桂花分类系统完全不适用于以叶色变化作为主要观赏点的彩叶桂,因此有必要对彩叶桂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分类研究,以指导彩叶桂品种的鉴定。本文在对彩叶桂种质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形态数量分类研究和SSR分子标记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彩叶桂种质调查表对选定区域的彩叶桂进行调查和整理。共收集到54份彩叶桂种质,其中25份为已确定的彩叶桂新品种。从培育地点来看,绝大部分彩叶桂种质变异均来自广西桂林地区。据彩叶桂成熟叶色彩表现,可将彩叶桂种质分为纯色类(绿或墨绿色)和斑色类,纯色类根据成型叶色彩表现,可分为红色系与黄色系,红色系在特定时期转黄。2、利用35个形态学性状对54份彩叶桂材料进行数量分类研究。Q型聚类显示在等级结合线L3(D=10)处,54个种质被分为7组,每个组别的形态特征明显,其中成熟叶为斑色的种质最先分离出来。主成分分析表明,35个性状综合为11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1.251%。通过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得出:成熟叶叶色、叶片横切面和叶宽是彩叶桂种质形态分类最主要的标准和依据。3、利用13对SSR引物对54份彩叶桂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846,多态性位点百分数为100%;有效等位基因位点数在1.745~5.346间;Shannon信息指数(Ⅰ)变化范围为0.755~1.903,Nei’s基因多样性(H)在0.4327~0.813间;期望杂合度(He)在0241~0.889间;各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373~0.790间,平均为0.608。彩叶桂种质资源间的变异范围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所采用的引物具有高度有效性。聚类分析显示,彩叶桂种质与普通桂花品种间亲缘关系偶有交叉,但当遗传系数为0.74时已可区分开;在遗传系数0.65~0.74处,54份彩叶桂种质材料可划分为7个类群,同时结合形态学数据发现彩叶桂种质的类群划分与彩叶桂的色彩变化和含量相关,成型叶紫红至红色的种质最先分离出来。4.鉴于彩叶桂以新生营养器官的色彩变化为主要观赏点,综上所述,将彩叶桂种质的分类标准定为:第1级分类,依据成熟叶叶色将彩叶桂分为斑色类和纯色类;第2级分类,以成型叶叶色为标准分为红色系和黄色系,其次将幼叶颜色、叶片横切面、叶片大小、叶缘锯齿等作为辅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