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战略。今天重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保护自然环境、开发新型能源,“防害于先,综合治理”,完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处处体现着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我国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使我国在未来的建设中实现更高境界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山西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山西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山西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人口问题有所改善但与生态经济发展不协调,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但问题愈加凸显,煤炭产业发展条件优越但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不容忽视,生态法律制度基本建立但仍需完善,生态科技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仍需不断创新。通过认真分析山西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山西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遏制和扭转自身的劣势,逐步实现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山西生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树立科学生态观的战略指针,是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导向,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价值引领,是规范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的科学依据,是促进生态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只有在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价值导向下,才能保证山西生态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快速前进。在邓小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积极探索实现山西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现代化,转型跨越、实现“城乡生态化”,制定生态法律制度、完善生态经济发展机制,依靠科技力量、促进生态科技创新,全民总动员、实行生态公共治理。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山西生态经济和转型跨越才能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