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日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对待外来文化的心态入手,分析具有多元文化因子的岩彩艺术的演变及其教学的发展历程,并从文化理解的视角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日本著名高校近现代的岩彩画教学进行调查,初步分析中日各高校岩彩画的教学现状,通过比较近现代岩彩画在日本各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形态,与我国大陆各高校岩彩画以及台湾地区胶彩画教学模式的异同;发现中国大陆目前各高校的岩彩画教学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岩彩画的学科定位不明确,基本上没有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从基础到研究梯次渐进的合理性教学体系;各高校在推进岩彩画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只注重岩彩画的实际教学,未能进行系统的学科整合,没有从文化教育的宏观视角,把岩彩教学作为综合的跨学科的文化教育和当代造型艺术表现的教学目标加以研究,使岩彩画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师资等方面,与国外同层次的高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岩彩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课程功能”、“如何形成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岩彩课程教学体系”等问题进行探索。思考当代岩彩画在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中的发展趋势,提出岩彩艺术应着眼于后现代课程观的教育理念,顺应当代多元文化和审美多样性的发展需要,联系地域美术教育与文化的关联,探讨岩彩画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应在注重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因子的同时,开拓创新,扩展岩彩画教育的教学空间、专业口径和社会效能,来把握对岩彩画艺术的文化理解。满足当下社会对岩彩艺术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