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劳动是人们生活基本的条件。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载体之一的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劳动教育仍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政课中也面临着被淡化的危机,致使劳动教育未能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们生活基本的条件。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载体之一的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劳动教育仍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政课中也面临着被淡化的危机,致使劳动教育未能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下一阶段全方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战略指导和策略遵循。本文从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阐述出发,分析了劳动教育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在对当今高中生劳动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现存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合理高效的教学实践建议。第一章主要论述有关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的含义、内容、特点,并对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纵向梳理,目的是能够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论述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政课相结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当前高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为下一步思考怎样发挥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协同功能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形式,抽样调查当前高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状况,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前提下,将结果与日前教育部最新印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有关劳动课程设置的内容做出比较,从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四个维度出发,全面并有针对性的分析当前在高中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为接下来创新问题解决方案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章节,是在前一章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对劳动教育与高中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做出相关研究与积极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资金逐渐的不再直接通过银行与供需方对接,在此情况下,银行业一方面会受到业务上的竞争冲击,另一方面新的技术挑战对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科技日益重要的今天,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升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19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11年到2019年的年度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能够检测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提出了较高的写作要求,焦虑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情感变量,对英语写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往学者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本研究以情感过滤假说和三阶段模式理论为基础,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写作测试及有声思维工具收集数据,主要探讨初中生英语写作焦虑的程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标理论不断发展,关于提升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呼声正变得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技能的学习培养,同时更要关注道德素质的培养并普及法治知识,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道德素质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课程体系当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提升学生们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教学改革对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材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材料有很多用途,比如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呈现或复习语法知识;扩充词汇;提供写作模板;拓宽学生的视野等。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教材、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且可以帮助教材编写者完善教材。对阅读材料进行易读性研究有利于从阅读材料的难易度方面选择教材;有利于从新的角度开展初中英语教材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国内对于阅读材料的易读性
由于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环境、传播方式与受众人群等都发生了改变,传统戏曲在传承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出现观看戏曲、学习戏曲的人逐渐减少的现象。本论文主要论述在当下时代,上党落子传承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上党落子是集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地方戏曲,它载歌载舞,有说有唱。上党落子在上党落子艺人不断吸收姊妹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当下社会审美标准的上党落子。上党落子
根据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培育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对初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初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寻初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切实有效的实现机制。全文除绪论外还包括三个主体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初中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概念等。主要介绍法治、法治意识核心素养以及初中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国家教育部门释放出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信号,如何将“核心素养”由理论转变为现实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话题。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成为中学教师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使得“核心素养”的培育面临很大挑战。针对这一难题,本研究拟从问题教学法入手,结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精心打
党和国家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希望可以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很多做广告设计、旅游策划以及房地产开发的都争相涌入乡村设计领域,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一种无序混乱的状况。因为这种无序的开发,产生了很多失败的案例,出现了“千村一面”、太过注重经济利益,乡村景观设计呈现单一化或者趋同化的现象。文章立足于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以名人文化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美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国家、社会而言,它都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国家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目光锁定到教育事业中,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智能和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阶段。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处于创新的最佳阶段。如果把创新型人才比作汽车,那么它的发动机就是创新思维。因此,要想把高中生培养为创新型人才就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今,人们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人类自身的生存处境也在急剧恶化,出现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各部门高度警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把生态文明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念树立的关键期,加强其生态文明教育,对我国未来的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