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盆截骨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非常实用的手术方法。近年来骨盆截骨术获得了巨大发展,出现多种改良的手术方法,但治疗大龄儿童DDH的手术方法较少。Dega截骨术及Steel截骨术可以用来治疗大龄儿童DDH,而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的差异目前尚无报道。研究目的:本课题搜集Dega及Steel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DDH的病例。拟通过分析Dega及Steel截骨术术后各项预后指标,比较两种截骨术的差别,为大龄儿童DDH患者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指导。研究内容自2006年至2012年采用Dega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DDH43例(48髋),采用Steel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DDH45例(52髋)。手术时Dega截骨术组患者平均年龄为8.2(6-10)岁,男16髋,女32髋。按照Tonnis分级标准分别为Ⅱ级8髋,Ⅱ级17髋,Ⅲ级15髋,Ⅳ级8髋。22例(26髋)伴有不同水平的外展受限。35例伴有双下肢不等长(1~3.3cm)。10例(14髋)有保守治疗史。手术时Steel截骨术组患者平均年龄为8.4(6-10)岁,男19髋,女33髋。按照Tonnis分级标准分别为Ⅰ级10髋,Ⅱ级18髋,Ⅲ级16髋,Ⅳ级8髋。2例(3髋)伴有不同水平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23例(28髋)伴有不同程度的外展受限。9例(14髋)有保守治疗史。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AP)并在X线片上分别测量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A)和头臼指数(AHI)。将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所获得数据应用Spss Statistics 19.0及Graphpad Prism 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3(1.5~6.5)年。Dega截骨术组患者最后随访的AI(19.1°±4.70)较术前平均减小15.50,CEA(27.3°±4.6°)较术前平均增大53.1°,AHI(89.8°±7.1°)较术前平均增大62%;Steel截骨术组患者最后随访的AI(15.1°±3.4°)较术前平均减小19.2°,CEA(30.0°±3.3°)较术前平均增大55.3°,AHI(94.1°±7.9°)较术前平均增大67.8%。采用配对t检验,两种截骨术术后和最后随访的AI、CEA及AH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C x2检验比较两种截骨术之间差异,手术时年龄(将年龄分为两组,小于8岁和大于8岁)、性别、患侧、脱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最后随访的Mackay优良率、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种截骨术之间小于8岁患者的术后髋臼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截骨术之间大于8岁患者的术后髋臼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种截骨术之间小于8岁患者的术后中心边缘角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截骨术之间大于8岁患者的术后中心边缘角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Dega截骨术与Steel截骨术治疗6-10岁大龄儿童DDH的疗效无明显区别,但对于大于8岁的患者Steel截骨术在矫正髋臼指数及中心边缘角方面比Dega截骨术更有优势。研究意义:通过比较Dega与Steel截骨术术后各项预后指标的差别,发现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明确其各自的手术适应症,为大龄DDH患者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