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及人民银行年报都明确指出“管理好通胀预期”目标的重要性。本文从媒体的视角研究央行沟通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基于债券收益率曲线分离出市场通胀预期,根据14家最具代表性的报刊筛选、量化统计媒体的通胀相关报道,模型处理了内生性问题,控制了央行实际干预、M2同比增长率、存款准备金率、工业增加值缺口、国际能源价格(WTI)、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变量对通胀的影响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央行的沟通行为能有效的降低通货膨胀,即沟通次数、口头沟通、日常信息披露、提前沟通有助于控制市场通货膨胀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水平,但媒体会降低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胀的影响。其次,公众对通胀的关注度(百度指数)越高越能够有效降低通胀预期,并在与央行沟通的双向互动反馈中,逐渐消化、理清通胀信息,进一步降低现实通胀水平。最后,我们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提高时,央行的沟通行为更为有效(尤其是提前沟通),而媒体对央行沟通行为的降低效应更为明显。建议央行应该在与公众加强主动型沟通的同时,提高被动型央行沟通即媒体渠道的传播效率,进而更好的管理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