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汉高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转换能力的比较研究——以“物质结构基础”主题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这决定了化学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既联系丰富多彩的宏观世界又联系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自然出现了三种不同维度上的表征方式,分别是在宏观维度上对物质性质、现象的表征,在微观维度上对物质组成、结构的表征,和作为连接宏观与微观的工具在符号水平上的符号表征。三重表征从宏观、微观、符号表示事物,这三者有机结合和转换,不仅使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理解化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为了探究延边地区朝、汉族高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转换能力的现状,掌握影响学生三重表征间转换的一般因素以及影响朝、汉不同民族学生在其表征现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对比法、多维分析系统(简称MAS系统)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延边地区不同县市的高中,不同性别及朝汉两种民族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l)延边地区高中生三重表征转换能力还处在习得水平,具体表现在对某一知识表征本身的熟悉程度、表征深度和联系能力还很薄弱。  (2)学生对知识表征两两之间的转换能力并不随单维度、两种维度、三种维度逐渐减弱,朝鲜族学生多重表征转换水平低于汉族学生,朝、汉学生有效的符号表征有利于多重表征的转换。  (3)朝鲜族学生三重表征水平较低于汉族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相对较弱,语言的不同影响其三重表征的有效转换,尤其是对概念的有意义学习上。表征图式的提取机械而单一。  最后,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三重表征形成的教学策略,即:直观教学策略、运用影视资料策略、有意义符号学习的教学策略;同时提出促进三重表征转换的教学策略,即: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教学策略、设计概念图的教学策略、宏-微观性质类比的教学策略;特别针对于朝鲜族学生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利用多媒体和施行双语言教学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表征转换能力的素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是当今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国内外HPM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理论与实践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数学新课程标准
本文使用专用的技术、战术录像分析系统(SIMI Scout),以12名上场的大超主力队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其比赛中的跑动特征研究和分析,运动员的真实跑动能力、跑动位置的分布和在不同
本文选择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本人对季亚琴科及其集体教学思想的关注。作为俄罗斯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一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研究,形成了自
虚拟实验作为虚拟现实在教育各个学科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模型作为虚拟实验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影响着整个虚拟实验系统的有效性。如何真实、有效地构建三维模型,使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