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P分析下体育赛事举办地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山地运动乐园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育赛事的频繁举办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在短时间为举办地带来大量的游客,对体育赛事旅游的开发研究已成为体育业和旅游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从已有的相关文献来看,学术界对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研究焦点放在了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关于举办地如何充分利用体育赛事这一事件,长期发展当地旅游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RMP分析模型为基础,立足体育赛事举办地的角度,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对成都山地运动乐园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进行程序式评价论证,力求为体育赛事举办地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开发对策。  本研究基于RMP分析模型对成都山地运动乐园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三个层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体育赛事旅游资源是成都山地运动乐园的主导性旅游资源,当地的体育赛事旅游资源主要包含有形的体育赛事资源、场地资源以及无形的制度资源与资本资源。  第二,成都山地运动乐园在当地引入赛事前主要是基于“农旅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旅游总体规划不够详细,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配套设施以及接待设施差,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引入山地自行车赛事后,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得到改善。成都山地运动乐园旅游产品逐步走向链条化,其产品链的上游主要是以体验(或观看)山地自行车赛事、山地自行车骑行以及各类户外运动为主,下游则主要是农家乐、水果采摘、生态垂钓等配套产品。  第三,成都山地运动乐园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包括:(1)资源利用层面:缺乏体育赛事旅游资源评价标准、高水平体育赛事资源后劲不足、体育赛事资源品牌不聚焦;(2)旅游市场需求层面:客源市场来源单一、游客预算偏低;(3)旅游产品开发层面:缺乏产品开发的整合平台、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内景观不足、山地运动休闲产业投融资环境不乐观。  第四,针对成都山地运动乐园旅游开发在各层面的问题,提出了成都山地运动乐园旅游开发的一些策略:深耕山地自行车赛事品牌,打造以山地自行车为主的山地运动特色小镇;持续引入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资源;整合“农体旅”资源,形成完整旅游产业链;细分客源市场,设计有层次、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营销方式;紧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发展机遇,抢占山地运动康养休闲产业发展先机;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点,问题主要包括国际化动因、国际化条件和国际化路径等三个方面。其中,回答企业国际化动因的
有职场就存在职场排斥(WorkplaceOstracism),近年来职场排斥现象终于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职场排斥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职场排斥领域,学者多将目光聚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建设当中,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施工一直以来都是道路建设的重点
库尔德是中东地区的跨境居住民族。库尔德电影是流亡民族的影像志,建构了库尔德身份。本文以哈米德·纳菲西的"流亡电影"理论和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首先介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