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钼酸盐纳米材料在光、电、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质,在相关的材料领域存在着极其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探索钼酸盐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方法,研究钼酸盐纳米材料的性质,寻求钼酸盐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其微结构的关系,拓展钼酸盐纳米材料应用空间,成为当前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旨在探索金属钼酸盐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通过水热合成法及添加柠檬酸为配位剂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对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沉淀法,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分别得到了α-Bi2Mo3O12、γ—Bi2MoO6以及β-Bi2Mo2O9和γ—Bi2MoO6的混合物,探讨了不同pH条件下产物的生成机理;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纯的Fe2(MoO4)3催化剂以及不同形貌的SrMoO4粉体材料,探讨了不同反应参数和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对所得产物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质的研究和探讨。论文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片状和颗粒状γ-Bi2MoO6的水热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先后通过水热合成法及添加柠檬酸为配位剂的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利用XRD, 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量不同形貌γ-Bi2MoO6的带隙宽。对片状的和颗粒状的γ-Bi2MoO6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日光作光源对用以模拟染料废水的自制的结晶紫溶液施加光催化降解反应。实验结果显示:颗粒状的γ-Bi2MoO6的光催化降解活性要比片状的γ-Bi2MoO6的稍好一些。2、共沉淀法制备α—Bi2Mo3O12及可见光催化性能采用共沉淀法通过调控pH值,在400℃煅烧下,制备了α-Bi2Mo3O12和γ-Bi2MoO6两种钼酸铋材料。结果表明:当nBi/nMo=1:2时,在低的pH值(=3和5)时产物为α-Bi2Mo3O12;pH=7时,产物为β-Bi2Mo2O9和γ-Bi2MoO6两相的混合物;pH=9时,产物为γ-Bi2MoO6,并初步探讨了所得的各种产物的形成过程。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显示,Aurivillius结构的γ-Bi2MoO6在可见光范围内对光有较强的吸收,光催化降解性能比较好,同时对影响α-Bi2Mo3O12和γ-Bi2MoO6两种钼酸铋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因素作了一定的探讨。3、Fe2(MoO4)3类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中性条件下降解结晶紫的研究本文利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出纯的Fe2(MoO4)3催化剂,并利用TG、 XRD.SEM对产物进行表征。以Fe2(MoO4)3为类芬顿催化剂,探讨了不同pH值条件下对结晶紫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结晶紫的降解率依然能达到91.00%。并且,当pH值在3~9时,pH值对结晶紫降解率的影响都不大。同时详细探讨了Fe2(MoO4)3催化剂可能的催化降解机理。4、不同形貌SrMoO4材料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性质通过微乳液法及溶剂热法合成出了不同形貌的SrMoO4材料,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SrMoO4材料形貌的影响。微乳液体系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时间都会对SrMoO4材料的形貌造成影响。SrMoO4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谱是由发光中心在约455nm处的紫外-可见光组成,并且样品的形貌不同发光强度和发光峰位置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