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中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拥有超过2.6亿人口的庞大群体(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户籍等制度的限制,无法成为合法的城市居民,无法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对这一群体的融入带来了困难,同时对建构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员共同体造成困境。对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以政党与政府在外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中的角色定位为研究主线,围绕“共同体建构的困境”这一主题,将政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组织资本理论等政治学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与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导致共同体建构困境的政治学方面原因——政党与政府在外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中的集体角色缺失、定位不明,从而对政党与政府在外来人员社会融入中应该发挥的不同作用提出建议对策,以期使政党与政府在共同推动破解共同体建构困境中发出声音,体现作为。 本论文通过回顾外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造成外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出现的政治学因素即政党与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角色缺失与定位不明,政党并没有很好地将组织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发挥组织“嵌入”的功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同时作为执政党并没有在推动有利于社会融入的制度建立与完善中发挥其独特的政治功能;而政府在外来人员社会融入中同样没有为外来人员提供均等化服务,合理公正配置社会资源,提供公平的公共产品,进而通过美国、新加坡在外来人口管理中的经验借鉴,提出共同体建构的政治逻辑:政党发挥组织“嵌入”功能,将组织资本转化社会资本促进外来人员社会融入,整合政府、非政府组织、城市居民、外来人员,发挥政党“同心圆”作用,积极推进外来人员社会融入政策、制度的建立;政府要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与公共政策的均等化,积极破除户籍制度等引起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加快推动有利于外来人员社会融入的制度建立,提供平等的公共产品,合理公正配置社会资源,转变外来人员服务模式,促进外来人员社会融入,共同推动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员共同体的生成。 本论文的基本结论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外来人员社会融入问题需要政党与政府转变执政理念,重构外来人员协同管理社会支持新格局,营造由政党、政府、外来人员、城市市民、各类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管理网络化格局,全方位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破解现阶段共同体建构的困境,真正从政治、组织、制度、管理、服务上为外来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提供各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