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容器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改善系统电压质量,是电力系统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器件。电容器投入引起的暂态由于承载着电容器自身及系统的相关信息而被广泛用于电能质量的分析,如电容器投入引起系统电压变化等以及电容器定位、运行状态监测以及系统与负荷建模等方面。这些研究的前提是将电容器投入产生的暂态波形检测出来,因此其典型特征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现有的电容器投入暂态扰动的典型特征基本都是基于三相同期投入建立的,与非同期投入这一实际情况不符。本文对中性点有效和非有效接地系统中三相电容器同期和非同期投入在站内监测点处产生的暂态电流开展分析,通过建立其各自的典型特征,揭示同期投入与非同期投入产生的暂态电流特征的差异,进而为三相电容器投入暂态的准确检测提供依据。理论分析、仿真和模拟实验结果均验证了建立的暂态扰动特征的准确性。本论文首先对电容器投入时产生的暂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对具有耦合特性的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容器的同期投入、非同期投入的情况下建立理论计算电路模型,解耦后并分别对变电站出口处暂态电流的理论公式进行计算,并根据所得暂态公式对基本的特征进行了推理分析,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比较了同期和非同期投入时暂态特征的不同,从而验证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用MATLAB和ATP-EMTP搭建仿真电路分别对中性点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容器同期和非同期电容器投入时变电站出口处的暂态电流波形进行观察,并将仿真得到的暂态波形和理论得到的暂态波形进行对比,从而验证理论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部分和仿真部分所得结论,搭建了实验平台来模拟10KV配电网电容器投入时的暂态过程,通过对实验平台硬件部分的设计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实现了对中性点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可以分别将电容器同期和非同期投入,并将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和仿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