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猪腰椎节段采取单侧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测量两种术式分别取出的髓核量,并通过造影判断髓核残存量,评估术后椎间盘的形态学表现。方法:杂种母猪4具,猪龄(4~6)年,体重(170~185)kg,平均179kg,取其腰椎节段标本,屠宰后均取自S1向上共7个椎体的新鲜脊柱标本,模拟人的T12-S1椎骨,每具标本含6个椎间盘。剔除肌肉,保留脊柱韧带。随机编号为A、B、C、D。标本A用于称量完整髓核的重量;标本B用于观察术前椎间盘造影后的形态学表现;标本C、D分别用于评估单、双侧开窗取出的髓核量与术后椎间盘造影的形态学表现。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配对t检验比较标本A与标本C、D的髓核取出量及标本B与标本C、D的造影剂充盈面积;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标本C与标本D的髓核取出量及标造影剂充盈面积,设定检验水准a=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髓核取出量与造影剂充盈面积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标本A、C、D取出的髓核量分别为(0.80±0.05)g、(0.26±0.29)g、(0.31±0.38)g。经检验,标本A的髓核取出量>标本C、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C的髓核取出量<标本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B、C、D造影剂充盈面积分别为(141.9±12.0)mm2、(59.7±21.4)mm2、(75.1±19.5)mm2。经检验,标本B的造影剂充盈面积>标本C、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本C的造影剂充盈面积<标本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标本C、D所得髓核摘除量与术后造影剂充盈面积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得到图6所示散点图。髓核摘除量为自变量,造影剂充盈面积为因变量。经Pearson相关分析,髓核摘除量与术后造影剂充盈面积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r=0.649,P<0.05。样本回归方程为Y=-22.341+318.107X。结论: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均不能取出全部髓核组织,双侧开窗取出的髓核明显多于单侧开窗,残存髓核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