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仁、善”到“理、气”——刘基民本思想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朴素民本思想在春秋时期已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以“仁”为哲学基础,以“爱人”为核心,以“德治”为表现形式的逻辑体系;孟子民本思想是以“心”为哲学基础,以“性善”为核心,以“仁政”为表现形式的逻辑体系;刘基的民本思想是以“理”为本体,以“气”为活动基础,以德法结合(“本之以德政,辅之以威刑”),为表现形式的逻辑体系。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方法,对孔孟民本思想及刘基民本渊源进行考察,认为它们之间具有符合思维逻辑和发展规律的客观依据,孔孟民本思想对刘基的影响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必然。从孔孟到刘基儒家民本思想有从人治到法治、从德治向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发展的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伽达默尔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对现代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哲学解释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又逐步实现了向实践哲学的过渡。伽达默尔的实践
随着数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消失,特别是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失去了主导统治地位,近代以来的多次文化运动又给传统伦理以沉重的打击
陈独秀是一位个性鲜明、特立独行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他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与同时代的青年人相比,每每处在时代的潮头,可谓是时代的弄潮儿。本文从陈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代人自以为已经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可以完全掌控自然。为了满足人类无节制的欲求,肆无忌惮地掠取、浪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使得生态危机成为当代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实际上,有什么样的生活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而且只有当人们认识到生活观对生态的影响,同样生态的变化对人的生活观也产生作用,让哲学回归日常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把握生态危机的实质。进而通过
胡塞尔曾说,现象学研究,决不是一件只需直观,只须张开眼睛就可办到的区区小事。就像普通的眼光拍不出好电影一样,本质直观是哲学家和电影家应有的第六感官。要想获得这种本质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