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伪卫星系统应用于室内定位具有组网灵活、抗干扰、兼容卫星导航系统等优势,但在复杂室内环境中,伪卫星信号面临功率衰减、多径衰落等问题,给精密测距及定位信息提取带来了技术挑战。在此背景下,室内伪卫星信号传播特性的揭示和多径统计模型的建立,对接收机的信号识别、提取及室内定位算法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伪卫星应用于室内定位时多径传播特性复杂、衰落统计模型未知等关键问题,首先理论分析了室内伪卫星信号的传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室内定位信号传播效应与多径抑制方法研究”(2016YFB0502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卫星系统应用于室内定位具有组网灵活、抗干扰、兼容卫星导航系统等优势,但在复杂室内环境中,伪卫星信号面临功率衰减、多径衰落等问题,给精密测距及定位信息提取带来了技术挑战。在此背景下,室内伪卫星信号传播特性的揭示和多径统计模型的建立,对接收机的信号识别、提取及室内定位算法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伪卫星应用于室内定位时多径传播特性复杂、衰落统计模型未知等关键问题,首先理论分析了室内伪卫星信号的传播特性及应用环境特征,建立了室内伪卫星信号的多径统计模型;其次,基于射线追踪算法揭示了伪卫星信号在三种典型条件下的多径特性参数规律,同时提出了确定性建模方法,对伪卫星信号的大尺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仿真验证了多径统计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自主的伪卫星系统和实验场,进一步实测验证了伪卫星信号大尺度模型的参数估计效果,及多径统计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论文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室内伪卫星信号传播特性分析及多径统计建模针对室内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从建模方法和衰落范围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现有室内信道模型的优势与不足,综合伪卫星信号体制以及应用环境特点,基于已有室内信道模型建立了室内伪卫星信号的多径统计模型。其中,大尺度衰落采用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表征,小尺度衰落则根据不同环境特征分别采用莱斯、瑞利和对数正态分布描述。2.典型条件下伪卫星信号多径特性参数研究采用室内典型的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射线追踪法研究了伪卫星信号在室内外不同发射点、不同空间复杂度、不同穿墙数量等条件下的传播特性参数,包括路径损耗、功率时延、接收功率参数特征。仿真验证表明,室外伪卫星用于室内定位时,有效多径的数量小于5,叠加信号强度难以达到接收天线的接收阈值;功率衰减约为50d B时,非视距和视距信号的传输距离,简单空间场景下分别为13m和大于20m、复杂度适中的空间场景下分别为9m和20m、复杂空间场景下分别为小于5米和17m;同时,相同传输距离情况下,伪卫星信号穿墙数量每增加1个,路径损耗增加值约为25d B。3.伪卫星多径信号的确定性建模方法研究为了实现伪卫星信号大尺度模型参数的有效估计,验证多径统计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确定性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场景分类建模、多径信号的跟踪提取、多径参数计算三个步骤,分别对停车场、办公室、商场等典型场景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仿真结果对伪卫星信号大尺度模型的衰减因子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停车场、办公室和商场场景的衰减因子估计值分别约为2.2、2.8和2.9;同时,统计得到的射线追踪确定性模型与统计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多径统计模型的正确性。4.实际场景下伪卫星多径统计模型正确性和有效性验证评估为了验证实际场景下大尺度模型参数估计和多径统计模型的正确性,利用中电54所某实验楼作为实际测试环境,对比分析了伪卫星信号载噪比在一楼(大厅场景)和二楼(办公场景)的实测值和理论值。实验结果表明:伪卫星信号大尺度模型在大厅场景和办公场景的最大测试误差分别为4d B和6d B,平均测试误差约为2.2d B和3.2d B,证明了大尺度模型衰减因子估计方法在实际场景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表明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能够有效表征伪卫星信号的大尺度衰落过程,验证了多径统计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速率不断提高,网络的业务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膨胀,对信号处理速率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克服电子信号处理中的带宽瓶颈,构建容量更大、速率更快的光信息网络,全光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作为全光信号处理的基本元器件,光学时域微分器是直接在光域对信号进行微分运算的器件,避免了信号处理中的光电转换,具有运算速率高、抗电磁干扰和低功耗等优势。另外,随着集成光子技术的逐步成熟,硅材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因此心电图可以用来诊断各种心脏疾病。然而心电信号在采集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噪声干扰,所以心电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波形的检测一直是医学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常用的心电信号去噪算法和QRS波的位置检测算法加以研究和改善,并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QRS波位置检测算法。本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研究根据Pan_Tompkins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阈值QRS波位置
无线Mesh网络具有前期成本低、覆盖范围广、网络易于维护、健壮性强、服务可靠等优势,是应对特定需求而提出的新兴关键技术。无线Mesh网络是动态自组织和自配置的,其节点随着网络规模、相对位置等因素的变化自动地建立和维持节点之间的连接,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领域。本文围绕规模可扩展的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算法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分析路由度量所考虑的节点或链路特性,研究路由机制和路由度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
研究雷达系统的故障诊断,对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故障种类不断增多,故障间的耦合性、模糊性越来越高,故障诊断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实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已经成为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合作研究所提供的雷达故障数据,以某型机载雷达为研究对象,对雷达故障诊断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雷达系统的层次划分进行研究。针对雷达系统结构
移动自组网是由一系列无线互联的移动节点搭建的动态的、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网络,无需架设基础设施就能够正常工作。这些特性使得移动自组网被广泛应用于军工通信、战术组网、传感器网络、个人通信等领域。网络编码理论使得中间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转发,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和传输可靠性,在现代网络通信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网络编码中继节点对数据的混合特性使得通信网络中的错误具有扩散特性,因此网络编码在带来高通
天线罩作为天线的封装防护装置,广泛应用于5G通信基站和车载天线等系统中。实际应用中,天线罩表面形成的水膜和灰尘会影响天线信号的传输,对于5G短波高频信号传输影响更为严重。然而,目前的天线罩表面防护涂层难以防止雨水和灰尘,且使用寿命较短。超疏水涂层具有防积水和自清洁等性能,应用于天线罩表面可降低雨水和灰尘对天线信号传输的影响,还可通过物理防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本文开展了天线罩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军用雷达通常使用在军事防备、制导和侦察等各种作战任务中,是重要的军事装备。雷达调平系统是保证雷达天线处于精确水平状态的关键分系统,对雷达的精确性和机动性等作战指标有重要影响。为了改善雷达调平系统的性能,需要研制一种能够自动检测雷达调平系统工作状态的机内测试系统(BIT),便于部队基层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维保。本文针对调平液压系统进行机内测试技术研究和设计,在不增加系统结构复杂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调平系统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校对三维激光雷达开展了研究。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反射激光测得雷达周围物体的角度和距离,并转换成空间中的点坐标,多个点可以组成点云数据,对点云的研究有助于环境感知。激光雷达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军事上,激光雷达已广泛应用于侦测、制导、测量等应用中;民用方面,激光雷达已经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移动机器人、辅助检测、场景搭建、虚拟现实等场景中,
旋转调制技术是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的一种系统级误差补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对准精度和导航精度,但该系统本质上依然是积分系统,也就是说各个导航参数的误差仍然会随时间累积。而精对准作为进入导航的必经阶段,其精度是影响导航精度的直接因素,通过引入卫星导航系统(GNSS)作为辅助系统可有效提升对准精度。针对Kalman滤波局限性和对环境不适应性,以及GNSS信号丢失或数据异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捷联惯导算法是捷联惯性导航技术的经典和核心话题。在惯性仪表性能一定的情况下,设计高精度捷联惯导算法是提高捷联惯导系统精度的关键手段之一。传统捷联惯导算法精度有限,尤其在高动态环境下,导航参数的解算误差相对较大。为此,本文基于角速度和比力的多项式运动模型完成导航参数微分方程的迭代求解,并设计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动态环境的高精度捷联惯导算法。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对捷联惯性导航的相关基础概念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