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有利于”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体系问题的研究逐步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笔者在翻阅相关文献后,却发现目前国内学者极少有将“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联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的缺失将阻碍我们深入透彻的理解和领悟党中央的精神,不利于我们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笔者在分析现有的成熟理论后,认为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备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条件,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价值标准,进而推论出“三个有利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项基本内容的核心价值之一,并成为确立四项基本内容的最高价值标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将“三个有利于”标准纳入到其体系之中,才能在社会主义领域中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否则,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论证将不得不求助于体系之外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本文除了绪论和结束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来具体论证笔者的观点:   第一部分主要是建立起“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联性。首先,明确“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的背景;其次,分析“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质。再次,深化认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最后,判断“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论证“三个有利于”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与否的价值标准。具体包括: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论述“三个有利于”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与否的价值标准;明确在社会实践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不动摇。   第三部分主要论证“三个有利于”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具体包括: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分析“三个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的地位;论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第四部分主要论证“三个有利于”是把握改革方式、顺序与力度的价值检验标准。具体包括:简单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论证我国确立改革方式、顺序与力度的价值检验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第五部分主要论证“三个有利于”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标导向。具体包括: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论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最后四个部分都是围绕“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项基本内容来论述,目的是为了论证“三个有利于”标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统摄作用。  
其他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一代劳动者群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群体在价值诉求和追求理念上天然不一。他们外出打工并不仅仅满足于挣得工资后再回家盖房,而是寻求在城市
赵宗复(1915-1966)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杰出的情报工作者,卓有建树的教育家,备受尊敬的统战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旧社会的封建官僚家庭,却舍弃
慈善事业的发展关乎着全民族、全社会的发展,加大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发展力度,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加大慈善事业发展力度,不仅可以救助社会上生
中国的对非外交政策追及历史,尽管在方法与途径上有所改变,但是从未触及根本原则。目前的外交政策格局与当时政策制定的历史大背景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中国对非外交仍然遵循(和
近几年来,司法能动主义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国内司法界对这个问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司法能动主义产生于美国并且它的发展离不开司法审查制度这一点基本上可以达到共识。如
山西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参与者,积极发展本省经济的同时,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在整个教育队伍中,高校女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在各个高校中占据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