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治理中农村老年人的公共参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口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要高于城市。我国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应对农村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如何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寻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探索中,“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提出为人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选择。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一方面有利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年人社会参与需求的满足,改善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农村老年人的公共参与问题。本文利用个案研究方法,对河南S村农村老年人的公共参与作了初步研究。在全面考察了S村老年人公共参与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公共参与的特点,并对影响农村老年人公共参与的社会因素作了深入的讨论,进而提出了促进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思路和建议。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介绍了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介绍了个案村及个案村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文章对S村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村庄组织结构等作了考察,这是分析S村老年人公共参与的客观环境因素。第三部分考察了S村老年人公共参与的基本状况。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公共参与积极性不高,表现出被动、消极和服从的态度。从参与动机看,农村老年人的私利性参与强于公益性参与,这可能与其现实的生存状况和物质生活保障相对缺乏有一定的关联。第四部分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公共参与的特点。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村庄权力结构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在村庄事务管理中失语。从参与态度看,农村老年人表现出被动性和主动边缘化的特征。第五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公共参与状况及特点作原因阐释。文章从社会结构背景、老年人的非组织性、经济上的依赖性以及老年人参与能力等方面解释了农村老年人弱公共参与的原因。第六部分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弱公共参与的社会后果。从社会层面看,农村老年人的弱公共参与使村委会的执政合法性受到质疑,也阻碍了农村民主化进程,影响村庄发展和稳定。从个人层面看,农村老年人的弱公共参与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农村老年人的相对剥夺感,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第七部分讨论和思考。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和社会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公共参与,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在基层,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税收执法权力运行“边界”模糊,税收执法过程中对执法程序的违反以及税收执法权力监督缺位。这些问题的存
介绍了一种电场标定系统的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整个装置由单片机系统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控制,控制高压源输出高电压连接平行板模拟均匀电场,最终将电场仪测得的电场值送入
目的探讨留置针输液法在小儿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在小儿门诊行外周静脉输液的2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输液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钢针输
特种设备本就具备危险性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兼顾到其质量检测,还要确保检测的安全性,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无损检测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设备检验手段
用数学眼光审视数学问题,以及基于数学新认识能够引发新创造,是高中数学教学重视数学抽象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数学抽象素养主要体现为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文章探索了指向数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东方战场》,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辉煌历史的作品。该电视剧在进行宏大叙事的同时,注重微观上真实细节的刻画,使剧情生动感人,许多
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及衰减全反射(ATR)检测技术对聚氯乙烯(PVC)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进行快速测定。通过制备一系列标样,根据其红外光谱图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化学计量模型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创的绘画艺术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绘画称为“丹青”,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中的色彩问题始终是一
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合理的、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有助于国家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配置,对于提高国家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构建
非税收入作为与税收收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在我国已经使用多年的预算外资金概念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