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不同损伤程度的骨关节炎关节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与软骨中Ⅱ型胶原含量的相关性,及IL-1β和TNF-α与软骨中Ⅱ型胶原各自在不同时期的统计学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资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20只,普通级,许可证号SCXK(鲁)20040013,体重平均2.2-2.5kg,均为雄性,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10膝)。2.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制作:Hulth[1]模型是最常用的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3. IL-1β和TNF-α与Ⅱ型胶原含量测定:在动物模型成功后,4周、5周、6周分别抽取关节液,测IL-1β和TNF-α的浓度。并检测关节软骨中的Ⅱ型胶原含量。4.两组实验动物关节外观情况。5.标本的初步处理:分别取正常和动物模型成功后4、5、6周,兔后肢股骨髁,用10%多聚甲醛固定,15%中性EDTA脱钙。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切片。6.标本进行HE染色。7.免疫组化染色:用SP法对标本进行Ⅱ型胶原测定。8.统计分析: IL-1β和TNF-α含量及Ⅱ型胶原数据用SAS 8.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统计学水平α﹦0.05。结果1.两组实验动物的关节外观: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对照组兔膝关节的关节软骨都为淡蓝白色,光滑而有光泽。而在OA实验组,股骨髁软骨无光泽,为淡黄白色,软骨表面粗糙不平,出现裂隙,胫骨平台内侧出现骨赘样物。2.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浓度:对照组兔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很低,实验组动物模型术后4、5、6周的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关节软骨中Ⅱ型胶原的测定:对照组兔软骨中,Ⅱ型胶原含量很高。Ⅱ型胶原随着骨节软骨损伤的加重,其在软骨中的含量逐渐降低。4. IL-1β和TNF-α与Ⅱ型胶原的相关性: IL-1β和Ⅱ型胶原、TNF-α浓度和Ⅱ型胶原含量呈正相关性。,按α﹦0.05,对骨性关节炎兔模型术后4周、5周、6周IL-1β、TNF-α与Ⅱ型胶原检测值,分别进行方差分析,p均﹤0.05, IL-1β、TNF-α与Ⅱ型胶原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TNF-α与Ⅱ型胶原呈正相关。随着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加重,IL-1β和TNF-α的含量逐渐降低,而Ⅱ型胶原的数量也逐渐减少。说明IL-1β和TNF-α对骨关节炎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是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