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流电渗技术的微流体驱动速度分析与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体的驱动与精确控制是微流控芯片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它方法相比,利用交流电渗原理对微流体进行驱动与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无移动部件、所需电压低、不易发生电解反应、流动稳定、易与其它流体器件集成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实验测交流电渗流流速远低于理论计算流速值,因此,深入研究微流体流动特性,揭示其运动机理,分析影响微流体流速变化的主要因素,修正其流速计算式,已成为交流电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详细综述了微机电系统以及微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比较了机械式驱动、直流电渗驱动、交流电渗驱动等不同驱动方式微泵的机理和性能特征。分析了双电层和电渗流的产生机理,在考虑了紧密层和电极表面粗糙度对于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获得了修正后的双电层模型。以此为基础,对对称电极、非对称电极和行波的交流电渗流流速计算式进行了修正,对比分析了修正系数引入先后交流电渗流流速表达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  以理论分析为基础,选取非对称电极以及平行阵列电极两种芯片,建立了相关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行仿真研究。通过求解 Laplace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分别对微通道内的电场以及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且分析了电压幅值、频率、溶液电导率、电极尺寸参数、微通道高度及电热对交流电渗流流速的影响。  为了验证理论研究以及仿真分析的正确性,选择平行阵列电极芯片进行行波交流电渗微泵的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仿真研究,得到了行波交流电渗流流速随电压幅值、频率和溶液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研究成果为微流体的精确驱动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新媒体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本文从新媒体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关系、新媒体动态化和情感化传播应用等视角出发,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
冷冻铸造技术是基于冰模的熔模铸造技术,其使用冰模代替蜡模、树脂模,具有成本低、精度高、无污染等优点。目前为了获取冰模,一般需要制作硅橡胶模具,由于制作工艺复杂、生产周期
水资源是基础资源与战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水资源短缺不仅是全球最紧迫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同时已被上升到影响国际社会安全的高度。在我国,水资源短缺与
地震勘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描述地下储层,而地震反演是一种行之有效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获得地下储层信息的方法。如何获得效果比较好的地震反演数据体呢?这一方面依赖于好的地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是一种通过材料逐层堆积来构建零件的制造工艺,虽然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成型件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提高FDM工艺成型精度和机械性能
下寺湾雨岔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南部,是油田主要产油区之一。生产实践表明,三叠系延长组长2储层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与综合含水上升使
智能预诊是智能维护系统的核心环节,对智能预诊结果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维护人员制定决策的准确率和执行效率,但是智能预诊模型的预诊结果通常是以繁杂的数据形式存在
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原理,根据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取芯、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采用传统野外、室内和现代化测试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与珍珠冲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天津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天津市的水资源非常匮乏。地下水作为天津市主要供水水源,过量开采引起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