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像组学预测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初期疗效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a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胃癌患者普遍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转移率和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低。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腹膜转移,目前临床针对这类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加围手术期放化疗。区别于传统的术后辅助性化疗,新辅助化疗是在术前进行化疗,可以有效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切除率以及减少复发率。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相应的化疗方案中得到较好的治疗收益,因此我们需要对疗效有一个良好的预知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决策。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胃癌进行诊断及疗效评估。因此本研究拟基于多期增强CT,探究影像组学在预测进展期胃癌伴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PM)患者新辅助化疗初期疗效的价值。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病理证实为腹膜转移的AGC患者的临床基线和影像资料,男58例,女35例,年龄27~77岁,平均(56.54±9.90)岁。其中化疗疗效明显者48例(PR),化疗疗效不明显者45例(PD+SD)。将大网膜作为组学研究靶标,使用ITK-SNAP软件在门静脉期CT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导入A.K.软件进行特征提取。特征筛选使用R软件,先构建相关矩阵进行初步筛选,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组学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从而得到具有预测价值的特征。利用筛选得到的特征分别构建四种组学模型,每个组学模型均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并绘制各模型的ROC曲线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筛选得到18个组学特征,以灰度游程矩阵(Gray Level Run Length Matrix,GLRLM)特征为主。基于这些特征构建的组学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线性判别分析,LDA)、0.73(随机森林,RF)、0.72(支持向量机,SVM)和0.66(K邻近,KNN),比较分析可得LDA组学模型表现最优。计算得到LDA组学模型的灵敏度为76.9%,该模型对于新辅助化疗初期疗效较为敏感。结论:基于多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AGC伴PM患者新辅助化疗初期疗效方面潜力巨大,对帮助临床决策及实现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组织标本,到原代培养的间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群落分析,最终到原子力显微镜在单细胞水平上的检测,三个层次、不同角度来解析伊马替尼与舒尼替尼联合用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抑制作用。1、通过解析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探讨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以期对胃肠间质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2、研究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对原代培养的人胃肠道间质
目的:分析定位CT和治疗前MR中的影像组学参数能否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中重度晚期口腔干燥症的早期预测,比较不同参数组合的预测性能,寻找最优参数组合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计划CT和放疗前1个月内的增强MR,研究终点为放疗结束12个月的中重度口腔干燥症。在CT和MRT1图像中手动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169例不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P)患者、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患者、29例乳腺癌患者分别经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Vacuum assisted biopsy,VAB)完整切除(术中超声评估乳腺肿物无残留)后是否接受再次手术及再次手术石蜡病理诊断,判定是否存
背景及目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在5年内分泌治疗后,仍有远期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内分泌治疗可改善生存期,但会增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如何筛选出强化治疗的优势获益人群目前仍存在争议。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评判预后,一是亚群治疗效果模式图(STEPP),二是5年后临床治疗评分(CTS5),三是St.Gallen危险度分级。STEPP分析目前已应用于绝经前患者,但在绝经后患者中的应用尚未证实,CT
目的:胃癌发病率位于全球第五位,癌症死亡率位居第四位。在2020年有100多万新发病例,其中约有76.9万人死于胃癌。尽管胃腺癌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胃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迄今为止发表的关于胃SRCC化疗研究,争异较多。在日本胃癌协会(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JGCA)第五版胃
目的:肥胖与罹患乳腺癌的高风险有关,而绝经后的肥胖妇女患病风险更高,同时肥胖与全年龄段乳腺癌女性患者的更差预后相关。在绝经后的女性中,肥胖人群的脂肪组织能作为内分泌器官发挥作用,它们能够产生更高水平的促肿瘤激素,如雌激素和瘦素。然而在绝经前的妇女中,肥胖和乳腺癌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仍有争议。此前的研究表明,Aurora A激酶能够通过稳定原纤毛和重建多个干细胞相关基因的平衡来部分恢复脂肪来源的间充质
目的:骨肉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常发生于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形成了以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针对骨肉瘤的治疗方案,然而,由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严重的副作用,这一方案使非转移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维持在70%,而转移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维持在20%。令人遗憾的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骨肉瘤的治疗方案就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发现更有效、更安全、副作用更小的抗骨
目的:肺癌是影响人类健康最为重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且近十年以来,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升高。肺癌由多种亚型组成,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亚型,约占肺癌患者的80%以上。原肌球调节蛋白3(TMOD3)是原肌球调节蛋白家族中的特殊成员,既可作为肌动蛋白微丝尖端的一种盖帽蛋白,又可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从而调节不同类型细胞中肌动蛋白微丝
目的:现在尚无三结构域蛋白21(TRIM21)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分析其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的相关研究。本实验通过对NSCLC癌组织及距肿瘤1厘米以内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RIM21表达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并对TRIM21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探究TRIM21在NSCLC中的意义及潜在价值。研究方法:本实验经中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共收集132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助力式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在鉴别大网膜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穿刺活检并获得明确病理结果的128例大网膜病变患者的超声弹性声像图,根据病理结果将128例患者分为大网膜良性病变组(47例)和大网膜恶性病变组(81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条件下不同Q-BOX直径(4mm、7mm、10mm)所得杨氏模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