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K1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及其互作蛋白BnABA1抗旱功能初探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的来源之一。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利环境,严重限制着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其中干旱胁迫是最严重的不利环境之一,可以引起氧化胁迫,打乱植物体内的水分和离子的平衡,使相关蛋白质的功能改变甚至丧失,从而严重影响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因此研究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抗旱机制、探讨响应干旱胁迫的调控网络对于培育抗旱、高产的油菜品种至关重要。MAPK级联途径是真核生物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信号通路。该通路参与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是多种调控网络的枢纽。本课题组前期发现BnMAPK1能促进油菜抗旱性提高,证实BnABA1与BnMAPK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编码玉米黄质环氧酶ZEP的ABA1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分析了MAPK1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筛选了BnABA1与BnMAPK1相互作用的区段,并预测了磷酸化位点;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BnABA1超量表达及抑制表达的转基因油菜;此外,通过蘸花法获得了BnABA1超量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并以此为材料,分析了BnABA1对拟南芥耐旱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MAPK1响应干旱胁迫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以Atmapk1突变体和WT(Col-0)为材料,用4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初步研究了MAPK1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发现干旱胁迫下MAPK1的缺失会加重植株的萎蔫症状。对干旱胁迫后的拟南芥进行基于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与WT相比,蛋白质组学共鉴定到6814个可定量的蛋白,包含87个差异表达蛋白(P-value<0.05,FOLD CHANG 1.2),其中42个蛋白上调表达,45个蛋白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下调蛋白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途径,而上调蛋白主要富集在半乳糖代谢、α-亚麻酸代谢、含氨基葡萄糖化合物的分解代谢、细胞壁的分解、植物衰老等过程。表明MAPK1可能通过延缓植物的生长和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使其不易衰老,缓解叶绿素的降解、促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电子传递、光捕获蛋白的表达与结合使光合作用过程更稳定,抑制氧化还原过程、多糖的分解代谢过程、细胞壁的分解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抗旱性。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共得到94个差异磷酸化蛋白(112个磷酸化位点)(P-value<0.05,FOLD CHANG 1.2),其中56个蛋白(64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38个蛋白(48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对差异磷酸化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上调的差异磷酸化蛋白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途径,下调的差异磷酸化蛋白主要富集在大分子糖基化、糖蛋白生物合成与代谢、RNA转运、翻译起始、钙介导的信号传导等途径,此外水通道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上调。结果表明,MAPK1的磷酸化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光合作用途径相关蛋白、水通道蛋白、参与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相关蛋白、糖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合成相关蛋白及钙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来介导植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2.BnABA1与BnMAPK1互作区段的筛选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甘蓝型油菜中的BnABA1基因进行克隆,共获得两个拷贝:BnABA1A07和BnABA1C07。分别对BnABA1A07及BnABA1C07蛋白结构域进行预测,发现均含有磷酸肽识别结构域FHA。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BnABA1不同长度的pGADT7-Prey重组表达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最终筛选到BnABA1A07的575-630 AA区段和BnABA1C07的613-668 AA区段与BnMAPK1互作。对两个互作区段分别进行磷酸化位点预测,结果显示,二者均含有6个完全一致且易被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表明BnMAPK1可能是通过这些丝氨酸/苏氨酸位点对BnABA1进行磷酸化而发生相互作用。3.甘蓝型油菜BnABA1超量表达和RNAi植株的获得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pEarleyGate101-BnABA1A07和pEarleyGate101-BnABA1C07超量表达载体;利用RNAi技术构建了BnABA1A07及BnABA1C07的共同抑制表达载体p FGC5941-BnABA1。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中双11,对T0代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和qRT-PCR鉴定后分别获得3株阳性OE-BnABA1A07植株,9株阳性OE-BnABA1C07植株,以及6株阳性RNAi-BnABA1植株。这将为我们后续对BnABA1在油菜中的功能研究提供材料,并为BnMAPK1与BnABA1介导的信号网络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4.拟南芥BnABA1超量表达植株的获得及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分析通过蘸花法将构建的BnABA1A07和BnABA1C07超量表达载体转化至拟南芥(Col-0)植株中,并对T1代植株进行Basta抗性筛选、PCR和qRT-PCR鉴定。共获得35株阳性AtOE-BnABA1A07拟南芥植株,BnABA1A07基因表达量约为WT的150-4600倍。共获得7株阳性AtOE-BnABA1C07拟南芥植株,BnABA1C07基因表达量约为WT的900-7800倍。分别对T4代纯合AtOE-BnABA1A07和AtOE-BnABA1C07拟南芥株系(A07-19/-21/-51及C07-10/-11/-12)及WT植株进行甘露醇处理、自然干旱处理及脱水处理。结果显示,在甘露醇处理下,转基因株系的发芽率和相对根长均高于WT;自然干旱处理下,转基因株系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WT,转基因株系的保水能力均大于WT;此外,脱水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的失水率明显低于WT。结果表明,BnABA1在拟南芥中的超量表达可以增强植株的耐旱性。
其他文献
由于化石燃料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全球CO2浓度日益增加,预计2050年大气CO2浓度将达到550μmol mol-1。由于作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会因氮素甚至其他养分不足受到限制,亟需重新审视未来更高CO2浓度条件下的施肥增产管理策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夜间植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使田间大气CO2浓度夜间高于白天,为获得CO2浓度升高与施肥水平互作对作物产量刺激的准确估计,应重
丁香酚(Eugenol)作为植物源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麻醉效果好、毒性小、价格低和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作为新一代的渔用麻醉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丁香酚作为渔用麻醉剂的研究有不少报道,但大多是关于丁香酚对鱼类的麻醉效果,如麻醉浓度、时间等,而对于丁香酚对水环境的安全性研究很少,其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存在的水体污染和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仍然有待研究,因此,本论文针对丁香酚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
本研究旨在探讨蜚蠊科昆虫类群的形态鉴定,分子物种界定,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关系。蜚蠊科目前全世界记载4个亚科,即原蠊亚科Archiblattinae、蜚蠊亚科Blattinae、巨尾蠊亚科Macrocercinae、苔蠊亚科Polyzosteriinae。过去对蜚蠊科类群的研究多停留在外部形态的观察,故本研究在传统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以及线粒体基因组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蜚蠊科昆
家蚕天然彩色茧分为黄红茧和绿茧两大类,是特色纺织原料。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物质分别是黄红茧和绿茧的主要色素成分,这些天然色素的存在赋予天然彩色蚕丝抗菌、抗氧化等独特的优良性能。黄红色系蚕茧的色素只存在于丝胶中,绿色茧的色素在丝素和丝胶中均有分布,这使绿色茧丝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对家蚕天然绿茧形成机制的研究,在揭示有关黄酮类物质在昆虫体内代谢和转运的理论基础上,可为绿茧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指导。新绿茧
油菜是世界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含油量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也是决定油菜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菜籽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利,是非常优质的食用油。由于油菜种子油脂的遗传特征复杂(属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自身遗传发育的调控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所育成的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较少,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用油需求。选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一直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
甘蓝型油菜是农业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它对全球油料种子的生产贡献巨大。在油菜种植过程中,油菜不断受到菌核病和倒伏的影响,导致大量降低油菜种子产量,并使种子的含油量降低,营养成分改变。木质素是存在于植物次生细胞壁中的复杂聚合物。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机械支撑,病虫害防御和水分运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木质素通过改变细胞壁的机械性能从而限制病原菌向宿主细胞的扩散以及获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木质素的复杂性和特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其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雌蚊需要吸取脊柱动物的血液才能繁衍后代。埃及伊蚊能够传播多种疾病,包括登革热、黄热病、寨卡、基孔肯雅热和疟疾等,不断地威胁着人类健康。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5 bp的短链非编码小分子,能够在发育、代谢
油菜分枝数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株型性状之一,合适的分枝数一直是油菜理想株型育种的一个主要指标,因此,阐明油菜分枝发育的调控机制对高产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前期通过对分枝数性状QTL分析、GWAS分析以及e QTL分析,将控制油菜分枝数的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并预测基因BnaBOI为调控分枝数候选基因,接着成功构建BnaBOI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并已获得超表达BnaBOI转基因拟南芥,通
为探明增施氮肥结合喷施激素对套作甘薯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氮素吸收利用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玉米/甘薯模式下有效提升甘薯生长势和实现甘薯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生产指导。试验以渝薯50为材料,采用3水平N和4水平激素的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施氮量以75 kg/hm~2为基础(N1),增施到150kg/hm~2(N2)和225 kg/hm~2(N3);叶面喷施激素为不喷施(H1)、喷施GA3(H2
先天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STING作为哺乳动物抗病毒先天免疫应答中的关键介导者,被环二核苷酸c GAMP诱导聚合并招募下游信号分子TAK1、IRF3等来共同调控抗病毒因子的产生,STING的分子作用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与之相比,昆虫STING虽然在功能上与哺乳动物STING相似,通过激活NF-κB转录因子Relish来介导抗病毒或抗菌先天免疫应答,然而昆虫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