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传统的医养分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健康老龄化的需求,而随后提出的医养融合,能更有效地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此外,我国目前大力发展基层卫生事业,极力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医改背景之下,论文认为,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有机的融入到居家养老中,是发展“健康老龄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但通过研究发现,尚未有很多学者在此做出研究。因此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的模式进行研究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不仅从理论上对当前医养融合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而且结合调研,从实践角度对现实情况进行改善和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养融合过程中发挥更加基础、便捷、有效的作用。在论文的前两章,主要对概念界定、研究方式方法等进行概述;通过第三章的理论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医养融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实施途径以及当前困境,以此推出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养融合中的优势及重要地位;在第四章,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访谈以及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需求的定量分析,发现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模式中存在认可度低、上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对老年人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模式的创新提供依据;第五章的创新模式研究,主要通过框架模型的构建进行阐述,通过对平台进行清晰的定位,界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置,通过对职能、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融合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使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服务,满足老年人的老年需求,使老人安享晚年。论文创新点是从供需两个角度出发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融合的模式,通过实际的调研和老人数据的深层挖掘,发现当前模式的不足以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优势与劣势,以数据为支撑构建框架模型,以对模式进行阐述和说明。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基数进一步增大,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政府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资源
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养老意愿的研究,是基于全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上海外来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提出的。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养老问题的出现,既会让其
养老是每个人步入老年后必须面对的话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国在家庭养老面临挑战、机构养老困难重重的国情下,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无疑是解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未富先老”现状给我国养老问题带来了的极大挑战。在机构养老服务面临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城市养老服务主要形式之一。然而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社保领域也紧跟政策步伐,着力强化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结合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而
论文在我国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宏观背景下,依据上海老龄化程度居全国之首的这一事实对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研究。基于“新二元结构”背景下的上海基本养老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年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其养老需求也日趋多元
横向光电效应作为精密传感器的重要工作机理,根据其测量方式不同,可分为侧向光伏效应和双极性电阻效应两个部分。本论文围绕如何获得灵敏度强、精确度高、稳定性更好的基于横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更快、老龄人口更多、比例更大、而且主要分布在农村。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
为了缓解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紧缺压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