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法国新艺术运动中南锡学派的艺术理念为中心,以学派的艺术实践为线索,展现了1901年至1914年这14年间南锡学派成员所进行的艺术改革历程。在世纪转换、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南锡艺术家埃米尔·加莱(Emile galle)1901年在“振兴法国装饰艺术”的名义下建立了南锡学派。学派成员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学派章程,以发展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与法国特色的“现代风格”为目标,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手法和装饰语言。如何在新风格中,既体现出现代生活面貌,又不丧失法国的文化独特性,就成为学派成员们在艺术改革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梳理南锡学派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他们的设计现代转型主要是通过三个不同方向来实现的。首先,他们从历史的根源来确立过去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从“传统”中寻求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之上来构筑“现代”;其次是有意识地通过设计唤起民族意识,这种民族意识与普法战争直接相关,通过对“高卢”祖先的频繁强调,通过具有象征意味的视觉图像与符号来凝聚民族认同,从而在特定群体中唤醒“民族”与“家国”的观念;最后,在东方艺术的冲击下,从世界性的文化语境中来重构法国艺术特质。在南锡学派一步步尝试和拓展他们的设计理念及设计语言的过程中,这三个问题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重叠交错在一起,通过不同层面上的重组与调试最终实现了一种对法国文化的认同。本文试图从这三个不同的方向深入分析南锡学派的艺术改革实践,以南锡学派不同时期的代表成员及设计作品为切入点,剖析学派发展过程中设计思想的演变过程,旨在追寻南锡学派在面临现代化的时代转变之时,如何通过平衡不同力量解决错综复杂的矛盾,从历史折中主义的桎梏中脱离,又如何汲取不同类型艺术与文化的养分,从而提炼出一种基于自然又能够体现法国文化气质的现代风格。南锡学派所寻求的决不仅是设计形式上的现代语言,他们所要尝试的是,通过他们的改革运动,能够使视觉化的设计产品能够与观赏者和使用者达到的精神层面上的交流,这是一种更偏重感性诉求而非理性设计的艺术取向,他们试图赋予装饰艺术以更重要社会地位与文化角色的愿望,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南锡受战争波及,从此南锡学派作为一个设计流派退出历史舞台。但学派成员留下的大量作品依然使南锡成为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仅次于巴黎的城市。南锡学派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在现代设计中寻求如何体现一种法国的文化气质,这种思考与探索,对于正在尝试体现自身文化气质的中国当代设计,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