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中位居首位。目前我国水稻育种研究方向由过往的高产追求逐步向优质高产并重过渡,同时,大力倡导“高产、高效、安全”的绿色栽培管理模式。本研究主要针对新选育的11个不同中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初步探索了减量30%施肥对不同中稻品种在产量、品质、株高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优良品种选育和节肥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参试中稻品种产量介于9.33 t/hm~2~11.33 t/hm~2之间,比组平均增减产幅度在-10.39%~8.83%之间,组平均产量达10.41t/hm~2,其中凤两优464产量最高,新源9优236产量最低。大部分品种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凤两优464除与荟丰优3545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品种均呈极显著差异;荟丰优3545除与凤两优464、盐两优078和荃优2050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品种呈极显著差异;新源9优236与其它所有品种呈极显著差异。(2)参试不同中稻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差异显著性不同。整体来看,大部分品种间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介于186.8~272.3万/hm~2之间,均值为221.5万/hm~2,两优7816和华两优2834差异极显著;部分品种间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差异显著,分别介于113.8~239.2粒和23.1g~36.1g之间;大部分品种间结实差异不显著,有90.9%的参试品种结实率达80.0%以上,两优7816最高,荟丰优3545最低。(3)整体来看,多数参试品种在稻米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差异不显著,除华两优2834与新源9优236在糙米率上差异极显著,中两优九华占与华两优2876在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上差异显著外,其余品种在加工品质3项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参试品种外观品质性状方面除透明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差异性较为复杂;蒸煮食味品质性状方面,凤两优464、华两优2834和盐两优078在碱消值上呈极显著差异,凤两优464、华两优2834和荃优2050在胶稠度上呈极显著差异,凤两优464、华两优2834、中两优九华占和丰两优四号在直链淀粉上呈极显著差异。本试验参试常规稻品种湘岳占稻米品质好于其它参试杂交稻品种。(4)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施肥对不同中稻品种的产量影响很大,所有参试品种均减产,在鄂州和高安两地变化率平均值分别降低7.24%和7.44%。其中,华两优2834和湘岳占减产幅度较小,在3.40%~4.49%之间,而华两优2876减产最大,在鄂州和高安分别减幅11.25%和14.10%,平均降低12.68%。(5)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施肥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各不相同。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平均值分别降低8.64%、1.84%,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提高2.84%、7.12%。(6)减量施肥对参试品种稻米加工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变化率较小;对外观品质性状的垩白度影响大,会使其显著升高;减量施肥对蒸煮食用品质性状影响不一样,胶稠度升高而直链淀粉降低。(7)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施肥显著影响水稻的株高,不同品种间表现出一致的株高变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