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2018年3月29日,中国水利学会发布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 18-2018),此准则于2018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衡量农村饮水是否安全的最新指标。准则中指出,衡量农村饮水是否安全的四项标准是: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①。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批准,自2005年起,我国相继制定和实施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三个阶段规划的实施,基本解决了我国农村饮水存在的安全问题。根据农村饮水安全治理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缺点和弱点的情况,2015年底,水利部发布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这意味着农村饮水安全治理进入新阶段。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把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和投入力度,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仍然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薄弱、大部分农村地区对饮水工程管理和技术力量不足,仍然存在从水源头到水龙头饮用水的安全之忧。对此,各级政府还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饮用水安全治理的战略部署,继续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治理工作。目前,我国农村饮水治理概括下来就是三个方面:首先必须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难的问题,只有实现有水可喝,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治理研究,如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应急项目,保障饮水供给;其次是保证供水量和解决水质问题,做到时时有水、有安全的水,这就必须要扩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建设,如过滤净化设施;最后,在实现了前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就该考虑如何实现用水便捷、高效、安全的问题,如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布建自来水管网,提高覆盖率,只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到提升,才能让农村居民不愁没水喝、水质有保障、取水够方便。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选题来源、意义和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关于农村饮水安全治理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强调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可供全人类共享,符合公共产品的属性。通过实地考察,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总结武定县高桥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结合省级政府部门关于饮水安全治理的成果,收集武定县高桥镇农村饮水安全治理实践经验,从公共产品角度归纳武定县高桥镇农村饮水安全治理的具体举措和成效,并提出武定县高桥镇农村饮水安全治理困境。最后,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结合武定县高桥镇农村地区实际,提出治理改进路径,得出只要政府、社会、居民达成共识,打破固有思维,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即使问题复杂多变,就一定能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