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04-2015年天津市和平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应用2004-2015年菌痢疫情数据,预测2016年和平区菌痢月发病率,掌握菌痢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和平区菌痢防控措施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中收集2004-2015年天津市和平区菌痢发病情况和人口学资料,分析菌痢流行特征。另外,在和平区开设肠道门诊医院中选取1家监测点医院,将该医院2009-2014年间肠道门诊就诊的所有菌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使用统一的流调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用药情况、经济负担及家庭负担等项目。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摘自门诊日志。2009-2014年间,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共接诊腹泻患者7467例,其中菌痢患者342例,占4.58%。共收集菌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表342份,将收集的数据应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其中计数资料主要计算率或构成比,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和平区2016年菌痢各月发病率预测主要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通过对2004至2015年菌痢的发病情况进行拟合,建立ARIMA模型进行预测。结果:1、2004-2015年和平区共报告菌痢2423例,男性1375例,女性1048例,年均发病率是60.35/10万,2005年菌痢发病率(128.04/10万)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男、女性菌痢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9.19/10万和51.69/10万;菌痢发病率最高的是0-9岁儿童,随着年龄增高,菌痢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菌痢病例集中出现在7-8月;按年龄、性别进行标化后,白楼街菌痢年平均标化发病率最高。菌痢患者中居前三位的职业为学生(23.90%)、干部职员(14.78%)和离退休人员(12.22%)。2、菌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9-2014年间,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共接诊腹泻患者7467例,其中菌痢患者342例(4.58%),其他感染性腹泻患者3307例(44.28%),非感染性腹泻患者3818例(51.14%)。调查342例菌痢患者,男性169例,女性173例,年龄中位数为40岁。病例集中出现在5-9月,83.63%患者就诊前未服药,临床症状以腹泻、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发热等为主,同时,就诊病例便标本以水样便和粘液便为主。有接触史病例占2.34%,饮食情况上80.12%病人发病前曾半生吃海水产品。治疗用药以诺氟沙星为主。医疗费用平均286元,对家庭影响较轻。3、将2004-2015年和平区菌痢各月发病资料拟合ARIMA模型,效果较好。应用该模型对2016年菌痢月发病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和平区2016年1~12月菌痢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出现在7月,发病率峰值为4.17/10万,2016年和平区菌痢发病整体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发病趋势与2004-2015年菌痢发病趋势基本一致,不会出现较大的流行。结论:和平区2004-2015年12年间菌痢发病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几年菌痢发病率已处于较低水平,波动较小;菌痢发病呈季节性变化,夏季高发;好发人群为儿童;菌痢患者临床表现以腹泻症状为主,粪便性状多为水样便或粘液便,多数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在菌痢发病率预测中ARIMA模型显示了较好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