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所面临的很大的挑战,构建一套适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预警机制对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针对我国现实存在的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要构建一套科学的预警机制。但是如何来构建该套预警机制?本文认为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理论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的内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的特征、义务教育预警机制建设的目标、思路和要求等。其次从实证上来说,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浙江、山东、河南、湖南、贵州和甘肃六省市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通过15个指标,包括有关学校基本情况的指标生师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危房面积、生均固定资产总值、生均购置专用设备值、生均一般图书册数和生均电子图书册数,有关学校教育收入的指标生均教育收入、生均教育财政补助收入、生均事业收入和生均其他收入,有关学校教育支出的指标生均教育支出、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生均工资福利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支出,通过城乡、区域和区县三个层面的分析发现1.2004-2007年间我国小学城乡间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固定资产总值、生均教育收入和生均教育支出4个指标的基尼系数均在0.4-0.5之间,而生均预算内支出这个指标的基尼系数超过0.6,7个指标有5个指标差距巨大或差距悬殊,说明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在城乡层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状。初中阶段分析的7个指标中,生均固定资产总值、生均教育支出的基尼系数在0.4-0.6之间,处于差距巨大的范围内;而生均预算内支出的基尼系数超过0.6。7个指标有3个指标差距巨大或差距悬殊2.2004-2007年间我国无论小学还是初中从区域上来看分析的15个指标中生均购置专用设备值、生均电子图书册数、生均教育收入、生均财政补助收入、生均事业收入、生均其他收入、生均教育支出、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支出等9大指标均表明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说明我国东、中、西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情况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比较04-07年间区域间差距的变化趋势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指标的区域间差距仍在不断扩大。3.2004-2007年间我国无论小学还是初中从区县上来看浙江省区县的14个指标都远高于其他省份的区县,而且差距较大,而指标结果较低的省份区县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和甘肃省;比较04-07年区县层面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生均危房面积、生均固定资产总值、生均一般图书册数、生均电子图书册数、生均教育收入、生均财政补助收入、生均其他收入、生均工资福利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支出等9大指标的显示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递增。总之,无论是计算的绝对结果还是相对结果都表明,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在区县层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政府更多的向西部地区的区县倾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要建立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应急预案来应对上述问题,同时政府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预警管理的宣传、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建设法制化、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管理系统信息化基础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的问责制度。本文认为以上措施会促进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中“追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共同愿景形成,并以此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