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表景观格局的自然演进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城市景观膨胀与自然景观萎缩破碎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城市形态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立足于地理、经济和社会视角。本文是以景观生态学视角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新的研究。延吉市建成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通过对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9年的ALOS遥感影像解译,得到两幅矢量图。利用Frag3.3计算核心景观指数,对景观指数进行分析,得出延吉市建成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1999年至2009年新增用地面积增加1241.48公顷。自1999年以来,居住用地面积增加了374.36公顷,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增加了247.47公顷,工矿仓储用地变化幅度较小,绿地的面积则减少了113.13公顷。斑块的密度1999年为每平方公里14.8个,2009年为每平方公里15.7个,景观的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通过延吉市空间变化模式研究,延吉市的新增用地主要集中在原有用地的周边,斑块逐渐向外扩散。从各街道用地增长动态看:主要以建工街和朝阳街的增长为主,公园街的增长缓慢。延吉市的空间变化模式主要为蔓延式发展和分散的填充式混合发展。通过延吉市建成区用地格局韵律研究,1999年到2009年全区的用地不断增加,斑块数量增加,斑块的平均大小增加,ENN减小,斑块的空间变化过程是以斑块的扩大为主,局部地区出现了新的斑块。从斑块的等级结构看,小斑块向中斑块转变,斑块合并,平均面积增加。斑块的破碎度、分维度和聚集度(AI)反映了建成区用地格局韵律。通过两个年份景观类型变化的转移矩阵来确定转移概率,延吉市建成区在1999-2009年内不同年代的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之间、居住用地与工矿仓储用地、居住用地与绿地之间发生着景观类型的转换。通过对延吉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今后延吉市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应该确定为:以生态城市为目标,顺应生态化的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延吉市今后应该充分发挥政策与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延吉市生态安全,以解决城市过快蔓延、城市紧凑度不够、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