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影响研究 ——基于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但频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社会财产的损失深受社会群众广泛关注。建筑工人作为建筑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石。根据建筑业安全事故的调查,建筑工人的安全认知偏差往往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认知,降低安全事故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事故致因理论、认知理论、场动力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等基础理论,将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到心理环境与安全认知中,提出了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对安全认知影响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相关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接着,借助文献阅读法,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将安全氛围划分为4个维度包括:管理层承诺、项目经理承诺、安全教育培训以及班组内部安全交流,并编制出了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心理环境、安全氛围与安全认知的调查问卷;最后,在完成三个问卷的编制和质量检验后,以川渝两地的施工现场工人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42份然后借助于SPSS25.0软件进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层次回归性分析,并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分析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作用,验证提出的假设与模型是否成立。最终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心理环境及其三个维度(劳动环境、组织环境、概念环境)均对安全认知产生正向影响,其中组织环境对安全认知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2)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的方式来验证了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心理环境部分通过安全氛围来影响安全认知,即安全氛围在心理环境影响安全认知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建筑工人心理的角度,依据心理环境及其三个维度对安全认知以及作业现场安全氛围及其各维度的影响关系来制定一系列提升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安全行为的产生机理,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高工人的安全操作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阶梯溢洪道因其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等优点,近年来在高坝泄水建筑物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大流量水流条件下,阶梯泄槽上游段存在着严重的空化空蚀和消能效果差等问题,部分学者提出改变台阶尺寸、采用新型消能工与阶梯式溢洪道相结合以及在过渡段增设掺气坎等措施,以改善阶梯泄槽上游段的空蚀和消能效果差的问题。本文受消力池中尾坎消能技术的启发,将尾坎消能技术应用于阶梯溢洪道台阶泄槽上游段,提出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信息发布和信息获取渠道。社交平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社交平台也让谣言数量和传播速度都大大增加,大部分网民无法对这些信息辨别真假,给社会造成不小的危害。面对大量谣言的飞速传播,如何自动识别谣言,降低谣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能够自动识别谣言信息,本文从情感特征分析和时序特征分析两个角度出发,分别设计了基于情感特征分析的谣言识别模型
在众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因其非接触式、较远距离、低成本和沿袭了人类视觉习惯,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已得到广泛关注和较大规模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人脸识别受到面部表情、姿势、化妆、遮挡和光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常难以达到实验环境测试中的识别精度水平。由于社交网络和文化的发展,无处不在的视频监控和个人拍照环境,使得人脸图像易被不法分子获得并用于伪造人脸,借此哄骗人脸识别系统。因此,仅仅依靠人脸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新冠疫情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学习,获取知识。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对在线教育平台的智能化与个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教育平台通过在线测评环节准确预测学生当前学习效果,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判断学生知识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推荐最合适的教学资源。本文以Santa智能教育系统近3年的历史学习记录为研究对象,以LightGBM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企业和建筑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并出现盈利水平低下的“效益漏斗”现象。究其原因,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质量成本的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施工企业对显性质量成本的控制相对较为健全,而隐性质量成本具有隐蔽性和难以全部量化的特征,常被企业所忽视。故本文针对此现象,以控制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产生隐性质量成本为出发点,研究基于BIM技术和粒子群算法的隐性质量成
图像匹配是计算机视觉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图像拼接,目标识别等领域的基础,而特征提取与描述符的建立是图像匹配的关键部分。现有的图像匹配算法可以在不同视角,尺度,光照等条件下进行良好的匹配,但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场景中目标空间位置的移动,引起目标轮廓处邻域内信息的变化,导致描述符信息的改变,从而造成匹配特征数量减少或匹配失败。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半边流场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实现了不受背景变化影响的
为了研究矩形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性能,对7组不同截面尺寸的矩形不锈钢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得到了不同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横向应变曲线、荷载-纵向应变曲线、荷载-长宽比曲线,分析了矩形截面长宽比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矩形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其典型破坏模式为试件局部向外屈曲破坏;在相同长宽比的情况下,当试件的壁厚由4mm增加到6mm时,试件承载力
复杂交通场景下的空间分析,包括道路消失点检测、障碍物检测及场景深度估计,是自动驾驶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道路消失点检测、障碍物检测以及深度估计算法都充分利用了图像的静态信息,利用运动过程产生的运动矢量进行空间分析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分析了向前运动状态下运动矢量的分布规律,根据向前运动过程中运动矢量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向前运动矢量分布的空间分析方法。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有:
膜计算是一类由生命细胞机理启发的分布式并行计算范式。在膜计算领域,脉冲神经P系统(简称SNP系统)是一种由脉冲神经元机理启发的计算模型。带多通道的脉冲神经P系统(简称SNP-MC系统)和动态阈值神经P系统(简称DTNP系统)是近期提出的两种SNP系统变体。图灵机已经被证明是可以生成数和语言的,作为新的非传统高性能计算模型,SNP-MC系统和DTNP系统是否也能和图灵机一样生成数和语言也是值得研究的
宽度是Kolmogorov于1936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经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函数逼近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计算复杂性有着密切联系,成为数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模糊数学是基于Zadeh在1965年建立的模糊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经典数学的各分支相结合,形成了模糊数学的各个分支。特别是,它与泛函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模糊范数,从而奠定了模糊泛函分析的基础。本文基于T.Bag和S.K.S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