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技战术分析及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几年,我国在男子200m自由泳项目中不断突破,在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都出现了中国队的身影,特别是孙杨的成绩领衔,引领着我国男子200m自由泳项目的蓬勃发展。但除了孙杨以外,后续队员实战经验少、竞赛水平不佳,国家队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本研究对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旨在通过优秀运动员自身的纵向比较和彼此之间的横向比较,总结出制胜的一定规律,找出我国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对策,为后续训练的优化与改进、比赛技战术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备战日本东京奥运会。研究方法:1.收集2009--2019年期间举办的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和世锦赛(自国际泳联颁布“快速泳衣限制令”以来)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中所有运动员每50m的分段成绩。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分段成绩与最终成绩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比赛、名次的优秀运动员分段成绩差异的显著性,P<0.05为显著水平。2.对2019年3月青岛全国游泳冠军赛、2019年4月Fina冠军游泳系列赛(广州站)、2020年1月Fina冠军游泳系列赛(深圳站)和2020年1月Fina冠军游泳系列赛(北京站)中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进行现场拍摄,采集9名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使用Edius软件进行技术录像解析,得出9名优秀运动员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四个阶段的时间、划频、划幅、游速等技战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2009-2019年,全运会中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整体的平均成绩提高率为1.45%,亚运会中平均成绩提高率为1.04%,世锦赛和奥运会中平均成绩提高率为0.51%。2.全运会与亚运会中的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在第1个50m分段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世锦赛和奥运会中的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在4个50m分段成绩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的第3个50m分段成绩与最终成绩均呈最高的相关性。3.名次靠前的运动员基本上在每个50m分段成绩上均具有优势,且分段成绩百分率的波动更小。4.SY的台上时间为0.76±0.01s,出发时间为6.13±0.05s,转身时间为22.88±0.02s,冲刺时间为2.52±0.06s;RAPSYS Danas的台上时间为0.64±0.02s,出发时间为5.69±0.04s,转身时间为21.89±0.02s,冲刺时间为2.57±0.03s;冠军赛中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台上时间为0.67±0.04s,出发时间为6.03±0.22s,转身时间为22.95±0.29s,冲刺时间为2.65±0.14s。5.SY的途中游平均游速为1.82±0.02m/s,速度系数标准差为2.44%,平均划频为40.71±0.38划/min,平均划幅为2.69±0.01m/划;RAPSYS Danas的途中游平均游速为1.78±0.01m/s,速度系数标准差为3.10%,平均划频为41.22±1.25划/min,平均划幅为2.62±0.06m/划;冠军赛中2--3名运动员的途中游平均游速为1.79±0.02m/s,速度系数标准差为2.86%,平均划频为38.83±0.78划/min,平均划幅为2.77±0.08m/划;冠军赛中4--8名运动员的途中游平均游速为1.76±0.02m/s,速度系数标准差为3.73%,平均划频为39.99±2.04划/min,平均划幅为2.65±0.15m/划。6.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第4个50m分段的途中游平均划频均大于第3个50m分段的途中游平均划频,第4个50m分段的途中游平均划幅均小于第3个50m分段的途中游平均划幅。研究结论:1.我国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与世界级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仍存在差距,但我国优秀运动员十年间的进步幅度是领先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2.第1个50m分段成绩可能是造成全运会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与亚运会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第3个50m分段成绩可能是造成不同名次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3.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比赛全程整体上采用两种体力分配模式:先快速出发再匀速游进和先快速出发再匀速游进最后加速冲刺,且获胜的运动员在每个50m分段均处于领先位置,体力分配得更均匀。4.与国外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RAPSYS Danas相比,我国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在出发转身阶段处于劣势,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5.快速的途中游速、稳定的游程节奏以及良好的后程冲刺能力是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技战术特征。6.世界级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SY和RAPSYS Danas途中游阶段呈划频快的特点,2019年全国冠军赛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中2--3名的运动员呈划幅大的特点,4--8名运动员的划频划幅还应改善。但优秀男子200m自由泳运动员在第4个50m分段的途中游均呈划频加快,划幅减小的特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体育+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体育旅游领域的发展日益兴盛,占人们消费比重逐渐加大。户外徒步旅行是体育旅游中最典型和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广受人们喜爱。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在线评论平台的出现,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在线评论平台是户外徒步旅行者获取“产品”质量和服务信息反馈最迅捷的方式,它能够实时提供大量户外徒步旅行者对目的地景色、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评价,并为其他户外徒步旅行者的购买意愿提供一定
研究目的:良好的体能是消防员顺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根本保障,对消防员处在灭火任务状态下机体变化特征的探究有利于建立更加接近实战的消防体能训练体系。消防员执行长时间灭火任务后会产生蛋白尿,早期针对尿蛋白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以蛋白总量是否阳性判断疲劳程度。近年来随着LC-MS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将尿液中的各种蛋白质分离并鉴定,可以反映复杂运动形式下机体的变化特征。因此,本研究使用Lable-f
上海中医学院血吸虫病专题研究组曾提出肝内“经隧阻塞、气滞血瘀”是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的主要病机,“活血化瘀”是基本治则。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辅以辨证分型施治,对腹水较多或顽固不消的患者,须应急治标,对症利尿消水。从1979年2月到1980年1月,根据上述治疗原则,我们收治了61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现将治疗3个月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研究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下降。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潜能减弱,而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和趋势增强。因此BMSC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动物实验表明适宜的运动可以减缓骨质丢失,提高机体骨量、骨密
研究目的运动训练需要大量能量供应支持,糖是机体运动时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特别是糖代谢水平对适应高强度间歇训练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观察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小鼠腓肠肌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腓肠肌中乳酸浓度水平,检测糖酵解相关酶HK、LDHA、LDHB,三羧酸循环相关酶CS、OGDC、SDHA,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F-κB、NLRP3、NEK7、ASC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蛋白表达
研究背景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肠黏膜屏障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物质入侵的重要部分,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屏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当肠道发生炎症,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所处微环境中缺氧情况加重。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节细胞内氧稳态的关键转录因子。常氧情况下,HIF-1的α亚
研究背景:患有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Joint Instability,CAI)的人群,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普遍下降。由于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控制取决于多种神经生理系统,包括大脑皮层(例如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激活。据研究表明,CAI人群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的兴奋性会降低。在这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我们旨在观察作用于感觉运动皮层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
研究目的:姿势控制是指人体保持身体平衡或对外界干扰的骨骼肌肉反应,是人体感觉和运动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姿势控制表现的强弱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损伤的发生几率。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因其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皮层兴奋性等特点被应用于人体姿势控制表现增强。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姿势控制障
研究目的:通过五禽戏和拉伸练习观察运动干预改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效果,为制定帕金森病运动处方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帕金森病(H-Y分期为1-3期)患者60人,58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基线测试,分为五禽戏组(n=29)和拉伸组(n=29)两组,其中46名患者完成研究,受试者分为五禽戏组(n=23)和拉伸组(n=23)两组,所有受试者均符合纳入
研究目的维生素D(Vitamin D,VD)是人体必需一种的脂溶性维生素,其化学本质为甾类激素,在体内通过其活性形式与不同组织中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VD不仅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维持骨钙平衡,其在细胞生长、免疫反应、激素合成中的多种效应作用亦被证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VD的营养状况与骨骼肌质量、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