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相反,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会稳步向前发展;否则,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会出现问题。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和国内分别出现了“淡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终结论”、“非意识形态化”等社会思潮。面对国内外的复杂情况,社会主义制度要怎样发展它的意识形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永葆生机?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科学发展观就是意识形态,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建设作出了新贡献。发展观不仅仅是认识论上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更是一套价值观念,包括目的、态度、和方法选择,归属意识形态范畴;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史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扬弃西方传统思维模式、文明模式、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十分重要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目标导向、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理念的普遍认同提供理论支撑、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有序进行提供引导和规范。本文立足于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和观点出发,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科学发展观中关于意识形态思想部分的创新进行深入地研究,以期达到全面、深入和客观地挖掘出有关科学发展观中意识形态思想的创新点。全文由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导论,主要从国内外关于意识形态和当前我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建设的研究现状出发,在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意义。第二章,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着重论述科学发展观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创新,分别是:第一,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集体观;第二,完善了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追求;第三,发展了我们党的执政伦理;第四,丰富了世界和平观。第三章,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功能。第一,具有引领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功能:第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的功能:第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强的稳定功能;第四,体现了意识形态的转化功能;第五,表现出了巨大的自建构功能。第四章,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稳步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举措。首先,正确处理好一元主导性与多样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其次,我们党要牢牢把握住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建设;再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结束语,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据统治地位,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这一探索推向深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