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相关论文
20世纪20年代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举足轻重的文学期刊,但《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文化商品,也不......
《小说月报》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印行的,成立于1910年10月。在我国近代报刊中,其内容从各不同侧面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生......
我坐在街边,坐在秋日暖暖的斜阳下。左边是丁玲的铜像。她也坐着,和我一样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夹着笔,是在看书,亦或是......
说“X什么的”董晓敏一、从语表形式和句法功能看“X什么的”的语形、功用1.1语表形式“X什么的”结构(简称X结构)指的是下面的结构:(她去的地......
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和“人”的觉醒的时代,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随着“人”的发现,作为人的独特生命阶......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1951年,老舍获得“人民......
《书屋》2016年第8期刊出潘建偉的《顾随〈木兰花慢〉辨正》一文,文一开头即引顾随的《木兰花慢》词:“……下士从教大笑,笑一声似蝇......
傅爱毛,女,2000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当代》《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近200万字,其中有多篇被《小说月报》......
我盘腿坐在煤渣铺就的操场跑道上,直愣愣地看着那只羊妈带羊仔吃草。不要笑呐,在那拉提草原,我还见过牛妈带牛犊饮河呢——我躺得......
上世纪20年代初,茅盾成功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其改革《小说月报......
很年轻的时候,我对构成一个人的几个方面,曾有个一本正经的排序,降序:精神,智性,天赋,情感,肉体。那时候肉体是用来垫底的,觉得肉体是可以受......
作家名片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1986年开始......
五·四时期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提倡与日本自然主义王向远在考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之关系的时候,我们将面对这样几个值......
一九一○年,即清宣统二年,我六岁,随父母住在苏州醋库巷。过了阴历元宵节,父亲就给我举行了开蒙仪式。第二天早晨,就送我到邻居徐老夫子......
作家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既受制于当时一般语言状况的总体语境,也受制于作家本人的出身、经历、学养甚至性格,只有当二者达到水乳......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白话文开始正式登上舞台,成为中国文学的新生力量。白话文的发展不仅开创......
如何办好文学期刊,今天已成了期刊同仁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进行文学期刊的改革,也已成了老生常谈。在“改革”一词变得时髦和流行的今......
《文学》月刊由生活书店出版,创刊于1933年。《文学》月刊的诞生曾轰动上海,它是左翼文艺阵营的重要的话语管道,是由鲁迅和左联直......
民国期刊浩如烟海,文艺期刊数以千计。 20世纪30年代为期刊出版的鼎盛时期,上海独占鳌头。据生活书店和现代书局的不完全统计,1933......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Shanghai Museum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ibrarian...
浙江平湖人徐调孚(1900—1981),从20年代到70年代做了半个世纪的编辑工作。他平淡的一生中,却在近代以来中国三家主要的出版社,都......
有天下午,吉芝阿妈骑着她的五羊摩托到镇上加油。由于没有驾驶证不敢到街上瞎晃,车子只能停在加油站上方的公路边,她扯了几把干草盖着......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以外,听不见别的声响了。 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
《奇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写“我”探亲回家,因为没赶上公共汽车,又急着回家,于是决定走夜路返回。在深夜走路,尤其是乡村道路,自觉......
1894年10月28日,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出生在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家庭。 1932年“一·二八”沪战......
1导言加藤武雄(1888-1956)是大正、昭和时期活跃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位小说家。初期作品多以农村乡土为题材,有“乡土艺术家”之称。......
《小说月报》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上重要的纯文学刊物,郑振铎是该刊在任时间最长的主编.在郑振铎主编之下的《小说月报》重视挖......
茅盾,学贯中西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而他的妻子当初却是一个目不识丁孤陋寡闻的女子在任何人看来都很不般配的这两个人,不仅携手走......
1974年底,茅盾迁居北京交道口附近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在这里住了6年多。1976年3月24日,他开始口述回忆录,第二年秋天动笔改写录音稿,直......
1928年那个夏天之前,他们曾有过几面之缘,她只知他是上海平民女校的教员,二人却没有交往过。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夏日,命运的大手翻云......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编先友雁冰兄的选集,嘱我作序,为期促迫。说些空话勉强作序,对不起雁冰兄,也对不起读者。总得......
《小说月报》(1910~1932),共分为两个时期,革新前的《小说月报》(1910~1920)时处清末民初,当时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都相当低下,社会上较普......
摘要:《小说月报》作为民国时期销售量最大、最受欢迎的杂志,不管是在编辑风格还是在内容设置上都体现出现代期刊的意识和特色,对当时......
王祥夫,别署黍庵、珊瑚堂主,著名作家、画家,云冈画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榴莲,榴莲》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狂奔》等五部,散文集......
A Study of the Source-Text Selection of the Translated Fictions in the Short Story Magazine(1920-193
现代翻译文学除单行译本之外,也包括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大量译作。《小说月报》(1910-1932)作为发表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登载了大量......
本文通过对1910-1920年((小说月报》中与“异域”相关的文本的梳理与分析,试图回答文化“他者”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被表述的......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文化、文学发展变化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国内掀起丁创办杂志、报纸的热潮,这一文化现象在近来的文......
本文之所以选取《红玫瑰》作为研究的对象,就是鉴于现在对于这份杂志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对它的研究成果较少,只是在几本文学史中提及过......
在中国近代文艺期刊杂志上面,存在着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大部分文学期刊不但封面装帧设计考究,而且常常在刊登的文学文本前面,登载......
作为当代首份纯文学选刊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1月,迄今已走过35个春秋,它见证了新时期的文学繁荣,也经历过市场经济冲击时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