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有氧操的传入,竞技健美操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开展之初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相对较差,直到1999年国际裁判来华讲课,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才逐渐走入正轨。国际接轨十年,我国从“起步晚、起点低”到跻身世界三强,从单项问鼎到各项开花,完成了从突破到逐渐稳步发展的飞跃。作为非奥、非全运会项目的竞技健美操在我国以“奥运”、“全运”为重的竞技体育战略背景下,在短短十年中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竞技健美操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围绕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以及今后如何培养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两个问题,从现有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及发展方向几个方面展开,为我国竞技健美操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研究表明:1、目前我国竞技健美操优秀运动员主要来源于“三级转项”及“体教结合”两种培养模式,在突破阶段前者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更多。社会培养型的“行业协会”培养模式、“俱乐部”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段,培养质量尚待提高,是今后拓展的方向。2、“三级转项”、“体教结合”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各具利弊,前者缩短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年限,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后者在普及上从优,更利于项目的长期发展和普及。3、现行模式下,我国竞技健美操从落后到跻身世界三强,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09首开联赛,全国21个省市派队参加,运动员人数超过两千,总体发展势头强劲。4、现行模式下,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相关管理体系、竞赛体系、训练体系等存在一定问题,理顺管理体系,改革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是我国运动员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5、以“体教结合”为主,“社会培养”为辅,“三级转项培养”逐渐融入“体教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是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培养的发展方向。在加大普及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效应,发挥市场杠杆作用,结合我国国情和竞技健美操项目特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运动员培养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