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光藤C甾体有效部位的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光藤系萝藦科Asclepiadaceae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arseniatenacissima (Roxb.)wight et Arn.的干燥藤茎,其制剂消癌平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癌、肺癌、肝癌等各种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本研究组采用活性指标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对通光藤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通光藤C<,21>。甾体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现代分离鉴定技术研究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建立通光藤C<,21>,甾体对照品;采用平行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建立通光藤药材和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方法。 1、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和C<,21>甾体部位对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通光藤乙醇提取物和C<,21>甾体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黑色素细胞瘤A375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光藤C<,21>甾体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明显强于通光藤乙醇提取物。 2、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综合运用ODS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综合运用UV、ESI-MS、<1>H-NMR、<13>C-NMR、DEPT、HMBC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中12β-O-2-甲基于酰基-通光藤苷元A为首次从通光藤药材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建立通光藤C<21>甾体对照品通光藤苷H和11α-O-顺芷酰基-12β-O-乙酰基一通光藤苷元B,为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3、通光藤药材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选用通光藤药材中含量较高的通光藤苷H为对照品,比色法测定通光藤药材中C<21>甾体的含量。首次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剂比例对显色的影响,确定以浓硫酸一甲醇(6:1)为显色剂于60℃水浴显色60分钟。通光藤苷H浓度在9.59-47.95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1%(RSD=2.32%,n=6),不同产地通光藤药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药材中C<50>甾体含量差异较大,以产于云南临沧的通光藤药材含量最高,云南昭通的含量最低。 4、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采用平行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乙醇提取工艺条件为:通光藤药材加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90分钟;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通光藤C<21>甾体,优选出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浓度1g生药/mL,上样流速1Bv/h,依次用10%乙醇、30%乙醇和乙醇6BV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 5、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采用比色法测定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中C<,21>,甾体含量,6个批号样品平均含量为0.8568-0.9371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中11 α-O-顺芷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光藤苷元B的含量,11α-O-顺芷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光藤苷元B进样量在1.016-5.0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6%(RSD=1.97%,n=6),6个批号样品平均含量为45.09-53.62mg/g。 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通光藤C<,21>。甾体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开发治疗胃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注册5类创新药物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巨大.COS是否是平流层基底硫酸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近来成为大气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问题与COS源与汇关系紧密.该论文选择干的大气颗粒物表面为反应体系,研究CS在颗粒物表面上的复相反应,发现这一反应也是大气中COS的源强之一,部分解释了大气COS源与汇年流量不等的矛盾.
学位
该文利用ICP-AES等化学元素检测手段,以及对可溶有机物的超声抽提、分离、浓缩、并用GC/MS进行分析的检测技术,对2000年10月~2001年8月间上海市杨浦、宝山、静安、浦东、南汇等五个区县采集的大气PM样品进行了组成、时空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富集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研究手段系统分析了PM中化学元素在大气中的富集程度、彼此的相关性以及它们的主要来源;应用同系物分
学位
该研究引进DNDC模型,在进行DNDC模型拟合与亚热带旱地和稻田NO排放观测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了适当校正;然后应用DNDC模型计算了中国大陆农业土壤NO年排放量,得出全国NO年排放量约0.39Tg(N);并评估了未来气候和耕作措施变化对NO排放量的潜在影响.稳定同位素指标能定性和定量地提供大气痕量气体源、汇方面的重要信息.NO在对流层大气中非常稳定,与其它气体间无明显的氮、氧
学位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小尾寒羊抑制素α(inhibinα,INHA)、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三个基因的单核苷酸突变的PCR-SSCP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抑制素α(inhibinα,INHA)基因5’调控区、外显子1,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4,BMP4)基因外显子2、外显子3和外显子4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哺乳期营养过剩模型,探讨哺乳期营养过剩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以及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哺乳期营养过剩模型,将出生三日的幼鼠去雌留雄,随机分为两组,即小窝组(SL)3只/窝,标准组(NL)10只/窝,分别作为营养过剩组和对照组。母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喂养期间监测大鼠体重,分别于三周龄和九周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并进行处死,眼眶取血,取肝脏及内脏脂肪组织并计算相应指数。利用E
目的:  分析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肺癌总体生存时间的因素;研究Wnt和Notch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面访肺癌新发病例1902例和按性别、年龄(±3岁)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2026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利用随机森林筛选重要变量,估计其人群归因分值(PAF);应用叉生分
学位
目的:了解2009~2016年福州地区5岁以下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诺如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别并初步建立用于GII基因群诺如病毒检测的捕获ELISA法。  方法:(1)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2009~2016年福州市儿童医院以及平潭县医院因急性腹泻入院,经Real-time RT-PCR筛选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的118份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应用RT-PCR方法扩增完整VP1和部分RdRp区并测序;应用在
目的:  观察全虫加味方治疗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符合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型)纳入标准的患者86例。借由随机分组的处理方案将其区分为治疗组以及相应的对照组两部分。在实施的临床观察期间,治疗组出现2例病人脱落,对照组出现3例病人脱落,实际能够加以完成的病例治疗组对应是41例,对照组是40例。其中,治疗组施以“全虫加味汤”,而对照组施以“金蝉止痒胶囊”,整体治疗工作维持的时
目的:研究健脾调气化瘀汤联合西药综合管理胃息肉内镜下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健脾调气化瘀汤对胃息肉患者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证实中医药的优势所在。方法:临床选取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甘爱萍专家门诊的病人80例,且根据纳入标准,确诊为胃息肉,证属脾胃虚弱、瘀热互结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人。两组均先行内镜下胃息肉治疗,术后试验组给予健脾调气化瘀汤和泮托拉
学位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血、养心安神法组成的养心颗粒对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结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家兔模型。将28只家兔随机分为养心颗粒防治组、养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组、模型对照组。另取7只健康家兔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