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修饰的膜状和凝胶状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去除苹果汁中的Pb(Ⅱ)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苹果的主要生产国,种植面积及产量稳居全球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鲜食已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人们对其加工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最主要的苹果加工制品就是浓缩苹果汁。但是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浓缩苹果汁却存在着一系列质量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苹果汁中的重金属残留。苹果汁中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而且对人体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危害。目前,吸附法被认为是能够去除食品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大多数传统吸附材料存在选择性差、吸附量小、不易回收等缺点,亟待开发新型的吸附剂用于去除苹果汁中的重金属离子。本论文利用氨基修饰的锆基金属有机骨架(Zr-MOF),合成了具有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的UiO-66-NH2-PAM-PET膜状纳米复合材料和Zr-MOG-12凝胶状纳米材料,探究了这两种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对水溶液和苹果汁中Pb(Ⅱ)的吸附性能,并且对吸附机理进行了解析。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原位生长法合成了一种可用于去除Pb(Ⅱ)的UiO-66-NH2(锆基金属有机骨架)功能化无纺布的膜状纳米材料。首先在室温下通过4 mol L-1氢氧化钠活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纺布(PET)3 h以减轻其惰性,并用1%的聚丙烯酰胺(PAM)进一步改性PET基底12 h增强其表面化学活性获得PAM-PET。其次在PAM-PET表面原位生长UiO-66-NH2通过得到UiO-66-NH2-PAM-PET膜状纳米复合材料。FT-IR、XRD、SEM和XPS等表征手段表明PET表面改性成功,并且在PAM-PET的表面通过Zr-N键均匀致密的接枝了UiO-66-NH2晶体。N2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等温线属于I型,孔径为0.5-2.0 nm,说明其主要包含微孔结构。2.探究了UiO-66-NH2-PAM-PET膜状纳米复合材料对水溶液及实际样品苹果汁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试验表明,UiO-66-NH2-PAM-PET在p H=5时吸附量最高。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试验表明该膜状纳米复合材料对Pb(Ⅱ)的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UiO-66-NH2-PAM-PET对水溶液中Pb(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711.99mg g-1,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顺序为:Pb(Ⅱ)>Cu(Ⅱ)>Cd(Ⅱ)>Zn(Ⅱ)>Mn(Ⅱ),且在第6次重复利用时,其对Pb(Ⅱ)的去除效率仍然超过88%。在实际样品苹果汁中,UiO-66-NH2-PAM-PET可去除苹果汁中的Pb(Ⅱ),在添加量为90mg时达到平衡,最大去除率为88.0%。并且在吸附过程中并未显著影响苹果汁本身的p H、可溶性固形物、色值、透光率和总糖等理化指标(p>0.05),表明该纳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通过FT-IR和XPS等表征对吸附机理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吸附Pb(Ⅱ)后,UiO-66-NH2-PAM-PET中O-H和N-H的红外峰移至3340 cm-1,C=O峰移至1656cm-1和1674 cm-1。与UiO-66-NH2-PAM-PET的XPS光谱相比,UiO-66-NH2-PAM-PET-Pb的光谱图中出现Pb 4f峰,并且在吸附Pb(Ⅱ)后,它的结合能从138.90 e V变化为143.75 e V,且O 1s的结合能从531.65 e V转移到531.65 e V,N1s的结合能从399.87 e V变化为399.70 e V,结果表明UiO-66-NH2-PAM-PET对Pb(Ⅱ)的吸附机理为Pb(Ⅱ)首先从本体溶液转移到固液界面,然后通过物理吸附和静电吸引作用吸附到UiO-66-NH2-PAM-PET表面。其次UiO-66-NH2-PAM-PET提供大量-NH2、-COOH和-CO-NH2基团,通过静电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来快速捕获Pb(Ⅱ)。3.通过静置时间控制结晶方法开发一种简单的策略使UiO-66-NH2发生胶凝化合成了非晶态的Zr-MOG-12凝胶状纳米材料。将反应物四氯化锆(Zr Cl4)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NH2-BDC)在室温下静置12 h后使用溶剂热法合成Zr-MOG-12金属有机凝胶。SEM表征表明该金属有机凝胶为不规则的球状,尺寸大约为16 nm。XRD结果表明凝胶态的Zr-MOG-12的成功合成。N2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Zr-MOG-12的等温线为I型和IV型的组合,孔径分布在0.67-1.61 nm和4.36-35.61 nm,表明凝胶结构中同时存在微孔和中孔。TGA结果表明该金属有机凝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FTIR表明反应物Zr Cl4在室温下静置12 h后获得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桥形成Zr-O和Zr-OH键,促进了体系中[Zr6O4(OH)4]12+簇的形成,诱导了快速和过度的成核,进而导致了UiO-66-NH2纳米粒子的配位干扰,从而合成了Zr-MOG-12金属有机凝胶。4.Zr-MOG-12凝胶状纳米材料对水溶液及实际样品苹果汁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试验表明,Zr-MOG-12吸附Pb(Ⅱ)的最优p H为5.0。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等系列试验表明该凝胶状纳米材料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和单层吸附,Zr-MOG-12对水溶液中Pb(Ⅱ)的最大吸附量为475.46 mg g-1。且该金属有机凝胶在第8次吸附-解吸循环中,Zr-MOG-12对Pb(Ⅱ)的去除率仍在77%以上。在实际苹果汁中,Zr-MOG-12对于果汁中Pb(Ⅱ)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91.9%,并且对果汁的p H、可溶性固形物、色值、透光率和总糖等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Zr-MOG-12在去除Pb(Ⅱ)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使用一系列表征方法对Zr-MOG-12凝胶状纳米材料吸附机理进行了解析。在吸附Pb(Ⅱ)后,Zr-MOG-12在3458 cm-1处的N-H峰消失,O-H和C=O峰分别从3348 cm-1转移到3361 cm-1和从1656 cm-1转移到1651 cm-1,表明Zr-MOG-12与Pb(Ⅱ)之间有很强的亲和力。此外,与Zr-MOG-12相比,Zr-MOG-12-Pb的XPS光谱中出现了Pb 4f特征峰,O-Metal键的相对含量从22.79%增加到43.74%,C=O和C-OH键的相对含量分别从38.52%下降到32.88%和从38.69%降至23.38%,以及-NH的相对含量由31.98%增加到36.28%,-NH2的相对含量由68.02%下降到63.72%,结果表明Pb(Ⅱ)与Zr-MOG-12上的-COOH、-NH2的表面络合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是其主要去除机理。本试验利用锆基金属有机骨架分别合成了膜状和凝胶状的纳米材料,一系列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两种纳米材料对于水溶液和苹果汁中的重金属离子均有良好的去除能力。相较之下,UiO-66-NH2-PAM-PET对水溶液中Pb(Ⅱ)的最大吸附量大于Zr-MOG-12的最大吸附量,因此其更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而Zr-MOG-12对于果汁中Pb(Ⅱ)的最大去除率大于UiO-66-NH2-PAM-PET的去除率,因此其更适用于去除果汁中的重金属离子。
其他文献
辣椒红素和叶黄素是两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颜色鲜艳、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生物学功能优势。辣椒红素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色素,在使用中不加以限量;叶黄素是存在于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但由于结构中的多个共轭双键,导致水溶性和稳定性差,限制在工业上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材料(壁材)把气、液或固体材料(芯材)包覆成微小颗粒,可减少环境的干扰、减弱对机体的直接刺激、掩盖或延缓
文本相似度通过一定策略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词语、句子、文档)的相似性,以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中文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多为英文体系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的直接移植,此类方法通常只考虑到词语特征,在中文文本表意复杂形式多变的语言环境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仅依据词语特征计算文本相似度容易丢失中文文本大部分语义与情感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语义与情感特征的文本相似
鲜莴笋水分含量高且含有多种氧化酶,易发生腐烂、褐变,严重阻碍了莴笋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烫漂是果蔬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有效钝化果蔬中过氧化物酶(POD)等氧化酶,延长产品货架期。传统热水和蒸汽烫漂存在加热均匀性差、产品品质低、营养物质损失严重、水资源浪费等缺陷。射频干式烫漂可避免物料和高温热水/蒸汽的接触,在果蔬烫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加热均匀性、灭酶效率、品质特性是果蔬射频烫漂研究中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逐渐改变,饮食的精细化和运动量减少已导致与慢性代谢相关的疾病,例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燕麦和青稞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绿色无污染,健康且具有保健功效,故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两者的营养成分符合我们追求的“三高两低”营养模型,即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用于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的一切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总和。也可以说,能够用于幼儿做事、发展幼儿有益经验的资源才是课程资源。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充分考虑课程资源,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阶段,组织和利用适宜的资源,给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获得多样化的有益经验,实
期刊
为了进一步扩宽苦荞麦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本试验研究了气流膨化对苦荞粉的基本组分、微观结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将气流膨化苦荞粉与小麦粉混合制备成面团(混粉面团),研究了混粉面团的发酵特性、质构特性、拉伸特性等。最后制成馒头,以纯小麦粉馒头为对照研究了其品质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对三种原料粉(小麦粉、苦荞粉和膨化苦荞粉)基本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粉的水分含量最高,灰分、蛋白
香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广泛种植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除鲜食外,通常采用不同干燥工艺降低含水量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由于香蕉中糖类、酚类物质及多种酶类含量较高,干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现象,导致产品风味、质地劣变,降低产品品质。传统热处理和化学添加剂抑制褐变均不适用于香蕉。而低温等离子体(CP)处理作为新型非热技术用于抑制酶活性,在食品加工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采用CP对
近年来,食品的营养和健康作用广受人们的关注。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属于类胡萝卜素家族的脂溶性色素,在番茄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番茄红素水溶性差,稳定性低,在胃肠道消化条件下易降解,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在功能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利用不同的递送体系能够较好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本文首先针对新鲜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利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益生性的乳酸菌可将有毒的无机硒转化为无毒且生物利用度较高的有机硒,故可作为安全高效的补硒载体。新鲜杏鲍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但却易腐烂的食用菌,这一特点制约了它的流通。乳酸菌发酵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发酵技术,它可以有效保持和提高果蔬的安全性、营养性、感官特性及货架期。因此,借助乳酸菌发酵生产富硒杏鲍菇泡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新鲜杏鲍菇为原料,分
植物中的多种疏水性功能因子,如番茄红素、白藜芦醇、姜黄素等在抗氧化、抗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这些功能因子存在水溶性差、对光、热敏感,易降解、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利用食品级原料构建合适的功能因子递送体系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如纳米颗粒、乳液、微胶囊和脂质体等。其中,纳米颗粒、水包油乳液是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用于包埋递送功能因子的载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