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硫酸钠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结构及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秸秆结构复杂、致密,难以被微生物高效降解,需要利用有效的前处理破坏木质纤维素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微生物对秸秆的可及性,实现秸秆在厌氧消化反应中的高效生物转化。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素,并将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糖,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缠绕包裹结构,便于厌氧微生物将糖类高效转化为甲烷等产品。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常温过硫酸钠预处理和热活化过硫酸钠预处理均能破坏秸秆的结构,其中热活化过硫酸钠的预处理效果最好,能明显破坏木质纤维素的复杂结构,从而促进厌氧消化反应的进行。本文考察了常温下Na2S2O8预处理和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合的方式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然后选择预处理效果最佳的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作为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前处理,探究热活化过硫酸钠预处理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 Na2S2O8投加量、预处理时间、固液质量比和溶液pH对常温Na2S2O8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2O8投加量为1%、预处理时间为32 h、固液比为1:10、溶液pH为6时预处理效果较好。除上述因素外,活化温度也是影响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出最优预处理条件:固液质量比为1:10、预处理时间为16 h、活化温度为50℃、溶液pH为5、过硫酸钠投加量为0.5%,此时秸秆降解率为23.43%,还原糖得率为16.75%。对比常温下Na2S2O8预处理和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效果更佳,常温下过硫酸钠预处理能达到的最高秸秆降解率为17%~18%,还原糖得率最高为13%~14%,而热活化条件下秸秆降解率可达到23%左右,还原糖得率最高可达到约21%,且达到最佳预处理效果的时间从32 h缩短至16 h。(2)将甲醇(MeOH)和叔丁醇(TBA)引入秸秆/Na2S2O8体系中,并结合EPR技术确定了常温下过硫酸钠反应体系中羟自由基·OH、硫酸根自由基SO4·-和有机自由基的存在。热活化条件下,过氧化物键的对称裂解形成SO4·-,同时根据EPR谱图结果判断热活化过程中·OH和SO4·-共同存在于溶液中。(3)观察热活化Na2S2O8和常温Na2S2O8预处理后的秸秆微观结构,与未预处理秸秆进行比较,可发现两种过硫酸钠预处理方式对破坏秸秆结构均能起到明显效用,但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效果更佳,结构破坏更彻底,增大了孔隙度,能有效破坏木质纤维素之间连接的化学键;预处理后秸秆纤维素结晶度均增大。(4)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玉米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热活化Na2S2O8预处理48 h不洗脱和预处理16 h不洗脱试验组的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4944 mL和4787 mL,分别比未预处理组提高了 26.80%和22.12%。洗脱操作后可溶性有机物的损失对提高产气量和累积产甲烷量具有不利影响。预处理试验组的系统稳定性均优于未预处理组,其中经过洗脱操作的预处理组系统稳定性最佳。
其他文献
随着近些年分布式能源的大力发展,微电网形式的供电系统日益成熟起来,微电网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能源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微型电网为本地用户提供电能。既可以与大电网连接组成电
与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更少的污染物排放、更小的噪声污染。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严峻的今天,发展新能源汽车刻不容缓。目前可再生能源系统正被大量接入电力系统中。V2G技术的提出使得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电源参与电网调节,带有V2G功能的电动汽车双向充电系统支持电池能量注回到电网,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电网能量的缓冲,实现充分的功率转换,更好的维护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双向
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OMBR)是一种将正渗透分离技术应用到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本论文将其应用于处理典型抗生素诺氟沙星废水。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本论文以抗生素及COD的去除率和膜通量为性能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正渗透膜活性面朝向、汲取液种类和浓度、污水和活性污泥浓度等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层朝向为汲取液一侧(PRO模式)下,渗透压较大的MgCl2溶液更适合作为此系统的汲取液,其最
畜禽养殖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国的畜禽养殖模式具有规模大、集约化、现代化、高密度等特点,对畜禽舍内氨气浓度、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在其短暂一生中创作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并留下了包括诗歌、书评、信件、日记在内的许多文本,这些作品为曼斯菲尔德在英语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在阅读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时,读者不难发现,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承受着不同的心理创伤,这与曼斯菲尔德自身的创伤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曼斯菲尔德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自身经历塑造出不同的创伤人物形象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尝试在创
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书面语篇中常见的现象。名物化的研究视角主要经历了从词法、句法和语义到认知和功能的转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名物化在不同语篇中的应用,但主要的讨论集中在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翻译,较少学者探讨学术语篇,因此本文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名物化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语法隐喻的视角分析了乔姆斯基的经典学术著作《语言与心智》,发现英语学术语篇中运用了许多名物化手段,
目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死亡率和射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集中空调系统使用量急速增长,导致电力消耗问题更为严峻,同时使得电力系统峰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这极大
本文提出利用GFRP(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裹原竹增强结构轴压性能的方法,以毛竹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毛竹力学性能试验、宏观与细观构造研究、GFRP包裹增强毛竹筒与螺栓节点